Biology
มัธยมปลาย
請問這題105指考生物
為何答案是A不是B呢?
在小鼠隔間的時間應該是S>P+BF>P吧?
而且A的P+BF跟P看起來一樣啊 不合理吧,大考中心答案給錯嗎?
還有圖上的那個一小格是什麼意思?
謝謝
閱讀三
自閉症類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簡稱自閉症)屬於神經系統發育異常疾病,
除常伴隨著如社交、溝通及刻板重複動作等能力與行為異常外,亦有胃腸相關的症狀。近年研究者
發現腸道菌相似乎與ASD患病歷程呈現明顯相關性。腸道菌相即為腸道細菌總組成,在維持腸道健
康、消化營養及刺激免疫發展等扮演重要功能。
2013年科學家證實數個與ASD相關的行為異常,可因改變腸道菌相而有所改善,以下是此研
究的重點摘述。本研究為觀測腸道菌相對ASD異常行為調控的影響力,而研究的ASD動物模式乃利
用母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MIA; maternal immune activation)方式,將病毒類似物注射到懷孕母鼠
中,過度刺激其免疫系統,發現其子代會有類似ASD的異常行為。相同於人類ASD患者,這群MA
子代同樣也有胃腸症狀,如小腸通透性的異常增加及大腸中發炎指標物IL-6的過度活化。相較於正
常小鼠,MIA子代腸道菌相中,歸屬於梭菌綱(Clostridia)及類桿菌綱(Bacteroidia)的細菌相對
數量沒有明顯差異,但菌種種類已明顯改變。當研究團隊利用人類腸道共生菌的鬆脆類桿菌
(Bacteroides fraglis)處理MIA子代,除可緩和胃腸症狀及改變腸道菌相外,亦可減低刻板重複行
為,並提高對溝通聲音的敏感度,但仍無法改善社交行為和社交偏好行為的缺失。此外MIA子代的
血清中,由腸道菌所產生之代謝物4EPS (4-ethylphenylsulphate)可增加約46倍。當正常小鼠給予
4EPS時,即會引起類似MIA子代的異常行為。以上實驗結果顯示了腸道菌相可能在ASD異常行為
的產生扮演重要角色。依本文所述及相關知識,回答42-44題:
44. 圖4為小鼠社交行為測試實驗之示意圖,其兩側分別放入以網子罩住
的球體(左)及正常小鼠(右),中間放入一隻可自由活動的小鼠,
當活動小鼠花較多時間停留在有固定小鼠的隔間時,顯示此鼠有較
佳社交行為。當置入的實驗小鼠為正常小鼠(S組) ASD小鼠(P組)
鬆脆類桿菌處理後的ASD小鼠(P+BF組),則下列何種結果符合該
研究團隊的觀測?
在
(B)
(C)
(A)固
( (D)
H
固定小鼠隔間的時間
在固定小鼠隔間的時間
在固定小鼠隔間的時間
在固定小鼠隔間的時間
S
P
P+BF
S
P
P+BF
S
P
P+BF
S
PP
P PHPBF
- 6 -
คำตอบ
ยังไม่มีคำตอบ
ข้อสงสัยของคุณเคลียร์แล้วหรือยัง?
เมื่อดูคำถามนี้แล้ว
ก็จะเจอคำถามเหล่านี้ด้ว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