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 ベストアンサー ✨

題目類型:

這題屬於【國中地理|第三冊下半|經濟活動篇:農業與對外貿易】中的「農產品貿易與貿易依賴」單元,並融合了圖表判讀、順差/逆差觀念,以及國際時事理解。

【題目說明】

題目根據 2022 年台灣的農產品「出口國」與「進口國」的排名與統計資料,問你:「下列何者有誤?」

【解題關鍵】

題目核心要掌握兩大點:
1. **順差與逆差(又稱出超與入超)**要看「實際金額」,不能只看百分比占比
2. 判斷是非時,每一個選項都可能暗藏陷阱,要回到數據做簡單的推算或邏輯推理

【四個選項逐一解析】

(A) 台灣整體農業貿易呈現逆差

➤ 「逆差」意思是進口比出口多。

看題目上提供的總額資料:
➜ 出口總值:52億美元
➜ 進口總值:204億美元

→ 進口遠大於出口,明顯是「入超」也就是「逆差」,

所以這句話是正確的!

【✓ 正確】

(B) 台灣的農產品對中國呈現出超

這個選項看起來直覺沒問題,因為:
➜ 出口對中國占比:12.9%
➜ 進口從中國占比:6.7%

好像出口多於進口 = 出超?
等等!這裡藏著陷阱!

因為我們不能只看「百分比」,要看總金額!

➤ 出口總額:52億
→ 對中國出口約 52億 × 12.9% ≈ 6.7 億

➤ 進口總額:204億
→ 從中國進口約 204億 × 6.7% ≈ 13.7 億

→ 所以雖然占比比較高,但實際金額是「進口 > 出口」!
→ 是「逆差」不是「順差」!

所以這句話錯在哪裡?
→ 錯在沒考慮總額基礎不同,誤判成順差

【✗ 錯誤】→ 答案選這個!

(C) 美國為我最大農業貿易夥伴國

直接看資料:
➤ 出口對象第1名:美國 17.5%
➤ 進口對象第1名:美國 22.8%
→ 兩邊加起來接近 40%,貿易總值第一名,沒錯!

而且年增率也不錯,代表持續成長:
➜ 出口 +5.0%、進口 +18.2%

【✓ 正確】

(D) 台灣農業進出口皆有依賴少數國家的問題

這句話在考「地理思維」與「數據閱讀」的能力

觀察一下出口前五國:
➜ 美國、日本、中國、香港、越南
→ 合計占比大約:17.5 + 16.3 + 12.9 + 8.7 + 6.7 = 約62%
→ 超過一半都集中在五個國家!

再看進口前五國:
➜ 美國、中國、巴西、紐西蘭、日本
→ 合計也超過一半!

這樣就是「高度集中」,代表什麼?
→ 萬一其中某一國限制出口或政局不穩,我們就會很麻煩

這就是「依賴少數國家」的風險

【✓ 正確】

【正確答案】

(B) 台灣對中國農產品並非出超,而是實際上是「逆差」

【延伸補充(幫你變超強)】

◉ 什麼是「出超」、「入超」?

➜ 出超(順差):出口金額 > 進口金額,賺錢
➜ 入超(逆差):進口金額 > 出口金額,虧錢

◉ 為什麼不能只看百分比占比?

因為出口與進口的總額不同,比例只是「分母不同的分數」
一定要換算成實際金額才準!

◉ 為什麼出口對中國減少最多?

✔ 因為 2022 年中國實施「動態清零封城政策」,整個社會封鎖、物流中斷、消費縮水
✔ 再加上中國 禁止台灣鳳梨、蓮霧、石斑魚等農產品進口,導致出口對中年減 -39.5%,是重災區!

◉ 為什麼進口主要是美國、巴西、中國?

✔ 美國:台灣大量進口 穀物(玉米、大豆)、牛肉、奶粉、水果
✔ 巴西:進口 飼料大豆、冷凍牛肉
✔ 中國:進口 蔬菜、香料、中藥材、加工食品

◉ 為什麼出口主要是美國、日本、中國?

✔ 美國:有大量台僑、消費市場大,喜歡台灣的冷凍水產、乾果、茶
✔ 日本:重品質、喜歡毛豆、水產、茶葉、芒果
✔ 中國:地緣近、文化飲食接近,但近年因政治影響而出口大減

◉ 台灣真的很依賴這些國家嗎?

是的!這叫做「貿易集中化風險」
→ 一旦這些國家出問題(封城、貿易戰、氣候災害),我們的糧食、經濟都會受到衝擊

【一句話總結】

這題考的不只是圖表閱讀,更要懂得國際局勢與經濟邏輯,
要當地理戰神,不能只背數字,要能看懂背後的「貿易邏輯 + 全球變化」!

國中 地理 貿易 農產品
學院長

【延伸觀念補充】

➤ 全球都有「依賴少數貿易夥伴」的問題嗎?

✅ 是的,這是多數國家的常態,尤其是:

➜ 中小型國家
➜ 資源稀少的國家
➜ 島國(如台灣、新加坡)

這種依賴其實是全球化與經濟專業分工的自然結果——
每個國家發展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叫比較利益),再向其他國家換所需資源,這樣最有效率。

【實際例子】

➤ 台灣:
出口依賴:美國、日本、中國
進口依賴:美國、中國、巴西

➤ 南韓:
出口依賴:中國、美國
進口依賴:中東石油、俄羅斯天然氣

➤ 新加坡:
糧食與能源幾乎完全進口,尤其依賴馬來西亞與中東

➤ 沙烏地阿拉伯:
出口幾乎只靠石油(佔90%以上),進口大量食品與工業品來自中國、美國

【那有沒有不太依賴的國家?】

這問題不能簡單說「有/沒有」,要看兩點:
1. 是否依賴單一國家比例過高?
2. 是否有替代來源或戰略儲備?

◾ 這些國家依賴度相對較低:

1. 地大物博型國家:
(自己什麼都有、不怕別人斷貨)

✔ 美國:
農業、能源、科技產業全都有,市場也夠大,出口多樣,進口來源廣

✔ 中國:
生產鏈完整,內需市場強,進出口分散(但能源依賴中東與澳洲)

✔ 印度:
農業大國,出口夥伴廣,且有年輕人口紅利

✔ 德國/法國:
歐盟體系內有大量夥伴,農業、工業、醫藥等都能自己供應

2. 聯盟或儲備型國家:

✔ 歐盟整體:
成員國互補,區內可自給自足、能源流通彈性大

✔ 日本:
雖然糧食進口比率高,但來源超分散,儲備系統與科技農業先進

✔ 澳洲/紐西蘭:
天然資源豐富,農業外銷強,對任何單一市場依賴都不高

【小提醒】

即使這些國家看起來比較不依賴,但還是會在某些領域出現風險:
• 美國在先進晶片上依賴亞洲供應鏈(特別是台灣、韓國)
• 歐洲 2022 年俄烏戰爭後才驚覺自己過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
• 中國雖是製造大國,但能源與糧食仍要進口,尤其來自中東與澳洲

所以就算是大國,也不可能完全沒依賴,重點是:有沒有替代方案與備援機制。

【一句話總結】

➜ 幾乎所有國家都在某些領域上有依賴問題,
➜ 差別在於「依賴的程度有多高」、「是不是只靠一個國家」
➜ 分散風險與提升自產能力,才是面對全球變動最穩的策略!

この回答にコメントする

回答

疑問は解決しました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