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國文讀書方法建議:
① 抓住課本重點 + 建立語感
➜ 每一課的課文要理解內容、人物關係、情感表達、主旨大意,不是只背注釋。
➜ 可用「提問法」讀課文,例如:「這句話是誰說的?為什麼這樣說?」幫助深入理解。
➜ 多朗讀,培養語感與記憶。
⸻
② 歸納常見考點
➜ 國文會考出現以下類型:
• 字詞解釋與注音
• 修辭(比喻、對偶、設問、引用…)
• 閱讀測驗(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
• 詞語運用、成語、文意判斷
可以用錯題本歸納每種題型的易錯點,整理成小筆記(例如:哪些詞義常混淆、哪些修辭要特別記)
⸻
③ 閱讀測驗技巧
➜ 閱讀時要找「關鍵字」,像是:
• 表因果(因為、所以、由於…)
• 表轉折(但是、然而、卻…)
• 表結論(總結、可見、因此…)
➜ 回答題目時要回文找依據,不要只靠直覺!
⸻
④ 背誦不是重點,理解才是關鍵
➜ 背「古文」時,搭配白話翻譯一起背效果更好
➜ 理解句型與語氣(如「吾日三省吾身」的句式與語氣)可以幫助寫作與應答
⸻
⑤ 多看好文章、建立語感與詞彙
➜ 平常可看《國語日報》、《小品文》、經典古文選
➜ 建議每週至少閱讀一篇非課本文章並做簡單摘要
⸻
⑥ 作文練習要規律且針對性
➜ 找出自己作文弱點(如詞彙貧乏、內容空洞、語句不通順),針對加強
➜ 練習「開頭、段落轉折、結尾」技巧
➜ 可參考佳作,模仿其段落結構
⸻
鼓勵的話:
國文不是背得多就會高分,是「理解 + 慣性練習 + 對語文的感覺」,慢慢來,一定會越來越有進步的感覺!
因為不知道你是今年會考生還是明年的,也不知道你平常國文大小考都錯什麼樣的題目,所以難以給予確切的建議,假如你願意拍幾張或許能幫忙分析,現在只能給你大方向上的回答。
我喜歡國文很多題目都會直接告訴的規則和範例,你真的只要判斷選項就好
國文題目的潛規則是:「我先教你怎麼判斷,你只要聽懂,就能選對。」
—
尤其像這些題型:
➤ 成語題:前面會給你用法說明,常見誤用也直接列出來
➤ 語病題:明講哪類病句要修正,選項就是讓你照規則檢查
➤ 修辭題:通常題幹就直接點出「使用比喻」「對偶」等
➤ 字詞題:範例+語境提示超清楚
➤ 文意題:只要根據段落推論,根本不靠記憶
—
你會發現:國文題其實超像「開放書本考」,因為規則大多都「內建」在題目裡,
這種題目解起來像偵探辦案——你只要有語感+邏輯,選項自然篩掉錯的,留下正確答案。
像圖片那題,就是這種情況
意味著不用真的話很多時間或練很多題就能有很大的進步
其實國文這一科,跟其他科目比起來,本來就會有更多彈性。
它不是靠死背就能拿高分的科目。能背的東西,其實就那些——像是作者的名字、字號、擅長的詩體或風格、代表作,還有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但這些只是基礎,國文的真正重點,是理解與感受。
古詩詞的存在,是為了培養語感,不是要你背完每一首詩。真正重要的是:你看到一首沒學過的詩,也能大概讀懂它在說什麼。
其實古文只是語法和現代不同而已,它比你想像中更有規律、更統一,不像現在的語言那麼自由,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只要你讀得夠多、慢慢熟悉那種語感,古文會變得越來越親切。
至於現代文,它更像是一種情境體驗。
你要做的不是記住它講了什麼,而是試著站在作者的角度,看他為什麼這樣寫、他經歷了什麼、想傳達什麼情緒。當你能夠進入文章的情境中,很多原本覺得難的閱讀測驗題,答案其實會自己浮出來。
國文讀得好,不只是為了考國文這一科而已。
**一個人的國文理解力好,代表他在其他科目也比較不會看不懂題目在問什麼。**這是一種跨科的能力,它是邏輯、是敏感度、是看懂事情的本事。
而且一件很重要的事是,**國中會考國文並不是要你背完六冊課本內容。**你想想,不同學校用的課本版本都不一樣,為了公平,大考不可能出得太版本化。會考國文考的,不是誰背得多,而是誰能理解文章內容、推論主旨、分析語氣與修辭。
我自己當初不是刷題型的人,甚至可以說一題都沒做過,因為我重視效率、也比較懶(笑)。
但我對文字比較敏感,看文章時會直接抓內容的情緒和邏輯。我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問自己:「這段到底想說什麼?」
只要這個東西抓得準,即使不靠大量題目練習,國文的理解力一樣能自然建立起來。
當然,每個人天生的語感程度不同,但這種理解力和感受力是可以練出來的。
一開始可能真的會看不太懂、感受不到情緒,但沒關係,只要你願意試著慢慢把自己放進文字裡,去感覺、去理解,這種能力會越來越強。等到你能順利進入一篇文章,你會發現國文題目不再那麼難,甚至會開始覺得有趣。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會考到底想考什麼,其實只要把幾份歷屆試題或模擬題拿出來比一比就會知道:**它們題目不同,但核心是一樣的。**不管是哪一份,都在測你能不能看懂文字背後的意思、有沒有抓到主旨、有沒有理解邏輯。
最後,也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
會考的 A++ 是一個區間,不是要全對才有。所以不是「做到完美」才能拿高分,而是「做對方向」才最有效率。
國文成績要進步,從來不是靠背誦撐起來的,而是靠你有沒有真的「看進去、讀懂它」。
當你從背課文,轉換成去理解語言和文章,那一刻開始,國文就不再是你怕的一科,而會成為你真正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