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數學 國中

3模國文 想問這篇到底在講什麼~?

9 走出那片令人困惑的樹林後,我茫然地思索著:我們現在正沿著河流的下游前 ,而且這條路無疑是蜿蜒而下的,畢竟河流本來就是在這種地勢中形成的。然 而,當我不知不覺地越走越深入時,突然意識到:到目前為止,我們走過的所有坡 道都是向下的。 沿著階梯往下走,「沿著河邊走」成了我們目前唯一的行動方針。不論是房屋 街景的配置,還是道路的狀況,如果依賴記憶,只會被嘲弄。唯一能確定的是,我 們正朝著某個方向前進。 遠古時期,頻繁的火山活動噴出灰燼和熔岩,當時土地形狀尚未確定,人類的 活動痕跡被灰塵和砂石掩埋並保存下來。就像忙於挖掘遺跡的考古學家一樣,我們 只要繼續往地層深處走下去,應該就能到達某個目的地吧? 然而,迷失在這種情境中的我,必須先清楚地考慮:在古老的地層中未必留存 有符合該年代的遺跡。與考古學者的考察工作不同,一切簡直是支離破碎的線索。 我連大姨婆的家和現在的租處都無法區別,還必須遭受莫名其妙的斥責。面對接二 三異想天開的事態發展,就像在嘲笑我的「一般常識」和「科學性思考」,而我 居然無法辯駁。 走在呈現L型彎曲的路上,前方的人突然傳來一聲驚呼,尾隨其後的我差點也 要發出同樣的驚呼,但隨即的景象又讓我失望地心想「又來了」。眼前出現的是我 家門前的河流,我們就在橫跨河流的小橋前面。 遠望小橋盡頭的房屋大門,就像是切開一條通路似地,通向房屋和前院。房屋 外牆蓋得相當高,門後是無法窺探的另一個世界。我們該往哪走呢?我們又陷入了 最初的困境。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地理 高中

答案是D,請問為什麼C不能選呢?

62. ~64.題為題組 資料一:山間的小農村人多地狹,租佃高產量低,常被役場催繳稅收、會費,還有捐款, 負擔實在沉重……剛好有臺灣總督府派來的募集官到本地舉行勸募說明會,給予 種種優惠條件,包括:每戶貸與耕地約3甲,從移住當年算起3年內免收租金; 分配一棟建坪 16坪的房屋;給予耕種所需之種子與種苗,我們確信移民會帶給我 們希望……我分配到的土地在大平,荒涼又不方便,臺灣米味道奇差,蔬菜一棵 也沒有,飲水取自天井,水中石灰含量多,加上前後左右的鄰人都染上瘧疾………7 月上旬颱風來襲,住屋菜園一夕之間消失,令人心酸淚流。(張素玢,《未竟的 殖民》。臺北:衛城出版,2019,頁845~860。) 資料二:吉野移民村的開墾及東部接連不斷地工程興建,帶來比原鄉更多的工作機會及比 較高的工資,加上西部人口稠密及地震等因素,故吸引臺灣人前來東部……臺灣 人原本曾住在日本人的宮前及清水聚落,但因為貧富差距下的生活習慣不同, 1935年日本人開會決議把臺灣人趕到舊村。(王淑娟,《來去吉野村》。花蓮: 臺灣行動研究學會,2018,頁64~80。) 請問: 62. 就人口遷移的推拉理論,資料一所描述的內容,主要為下列何者? (A)環境負載力 (B)移入地的拉力 (C)移出地的推力 (D)中間障礙因素

尚未解決 回答數: 2
社會 國中

求解🙏 (B)、(C)、(D)選項 謝謝

依竊盜罪判刑 依法符合自訴 生活情境題組 犯黑金槍毒等終身不得參選 ① 法治教育議題 立法院會三讀修正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部分條文,四大類犯罪者不得參選,如附表。 現行條文 「曾犯貪污罪,經判刑確定 選罷法排黑條款重點 三讀修正通過 30.(A) 「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曾犯內亂、 「外患罪,經依刑法判刑確定 「曾犯刑法妨害投票自由罪、投票行 賄罪 「經判決確定」改為「經有罪判決確定, 「經依刑法判決確定」改為「經有罪判決確定」 增訂 加重詐欺罪、加重剝奪行動自由罪 ·曾犯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相關之罪 新增 違反國家忠誠義務,曾犯國家安全法等相關之罪 . 項 ·曾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罪(黑) . ·曾犯製造、運輸、販售毒品(毒)、槍砲(槍)及洗錢者(金) 「犯上述以外之罪,判處有期徒刑以修正為「犯上述之罪,經有罪判決確定並受緩刑的宣告者,亦同 上之刑確定,尚未執行或執行未 畢。但受緩刑宣告者,不在此限 修正為受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判決尚未確定 此外,為遏止境外勢力藉由委託播送廣告,影響選舉或罷免活動,三讀通過條文規範,報紙、 雜誌、廣播電視事業、利用網際網路提供服務者或其他媒體業者,不得接受外國、大陸地區、香 港、澳門居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委託刊播的競選或罷免廣告,並應留存委託刊播的完整紀 錄,違者可處2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或該廣告費2倍的罰鍰。 29.由上文及表中內容判斷,關於「曾犯黑金槍毒等不得參選」的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只要違反刑事方面的法律即剝奪參政權 非包括所有刑事犯罪 (B)新增「曾犯黑金槍毒」之褫奪公權刑罰 (C)以行政管制方式限制「曾犯黑金槍毒者」參選 (D)以附加刑的方式限制「曾犯黑金槍毒者」參選

已解決 回答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