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公民與社會 高中

想請問第三題的(3)答案是否有給錯?我記得訂價格下限是移到P2呀🤔

以 資料一 英國詩人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 ~ 1827)所寫的〈掃煙囪的小孩〉,內容第一段寫道:「母親 去世的時候,我仍然非常的幼小。而當父親把我賣掉時,我只能喊叫,喊叫著哭泣,就這樣子你家的煙囪 由我清掃,我則睡在煤灰中裡。」此作寫成後,英國一位重要的散文作家蘭姆(Charles Lamb,1775 ~ 1834)推薦〈掃煙囪的小孩〉放入反抗社會不公義的社會運動宣導手冊之中,作為向國會議員遊說廢除童工 的資料。當時英國掃煙囪小孩的平均壽命很短,更大多數的孩童是在畸形或肺疾的病痛中度過僅存的歲月。 最後,英國議會立法通過廢除童工制,掃煙囪的孩子就此正式消失在英國的大街小巷中。 資料二 公民 2022 年 9 月,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針對基本工資調漲進行勞資雙方的協商。勞方委員認為,因為物 價上漲,2022 年調升基本工資的效果,被通膨稀釋,且經濟成長的果實是勞資雙方共同努力而來,應該 勞資共享。資方代表則表達,認同通膨壓力對勞工的影響,但相對也造成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利潤減少, 更應顧及尚未完全從疫情衝擊恢復過來的產業。最後拍板定案現行基本薪資月薪 25,250 元調升至 26,400 元,時薪則由 168 元調至 178 元。 歷史 地理 1. 資料一的內容是下列何事所造成的影響? (A) 黑死病 (B)文藝復興 (C)工業革命 课 (D)共產主義 主謝男 ( 資料二提及「……我國基本工資相較於其他國家差一大截……」。臺灣的低薪原因有很多,其 中一個原因是「三角貿易」導致就業機會減少。此處提到的「三角貿易」是指美國或歐洲廠商 向臺灣廠商訂購一批貨物,臺灣廠商交由在中國的生產基地生產該批貨物,再將貨物出口至美 國或歐洲買方。請問若要擺脫「三角貿易」對臺灣的負面影響,政府該如何才是治本之道? (A) 全力扶持新創產業 (B) 縮短產品生命週期 (C) 減免本土企業賦稅 (D) 禁止實施無薪休假 BIGH PER 3. 判斷資料一中掃煙囪孩子的勞動處境,假設發生在我國,會違反我國 PA 哪一部勞動法規?資料二中政府提升勞工福利的作法,為政府管制下其業 的哪一種管制手段?用圖一分析此管制手段將使價格如何變動,以及 P2 此價格變動導致市場產生何種不均衡的現象。(30字內) Po P₁ (1)違反的法規 勞動基準法 (2)管制的手段 價格下限 (3)產生何種不 價格從只移動到P,導致勞動力供 均衡的現象 過於求 10 0 1 1 Q₁ Qo Q₂ S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國文 國中

想問這篇

0字 謝味运 代 瘦弱的她 也那時候只有 5 枝仔冰 高中時和同學相約騎單車到橋頭吃枝仔冰,當時橋頭還屬高雄縣,公路 503字 焦桐 上汽車不多,我們並排騎車聊天說笑,未感覺腳痠已經抵達目的地吃冰,空 氣中流動者應燃氣味,日頭顯得涼爽。為了一根枝仔冰,從我家到橋頭來回 約三十公里,用情不可謂不深。 更久的童年,引頸企盼賣枝仔冰的單車搖鈴鐺漸行漸近。謝汝銓(一八 七~一九五三)的七言律詩賣冰,描寫業者搖銅鈴街頭喚費,顧客買冰 時,才拿冰棒沾水以脫離容器。賣冰為日據時期臺灣社會流行的行業,跟當 將發展出的冷凍技術有關,臺灣俗諺:「第一賣冰,第二作醫生」,足見引 據賣冰利潤之豐厚。 從前臺灣頗有詩人描述賣冰風情,福建晉江人歐陽朝煌(一八六九~一 九三四)渡臺(一九○四)後寓居艋舺,他的賣冰聲:「街西巷北喚呼忙, 一擔春冰勸客賞。漫道夏蟲不可語,炎威端賴此消涼」、鹿港人丁寶濂(一 八六七~一九二九)是臺灣代表性書法家,他有一首詩賣冰:「玉壺涼氣晚 風清,簾影鈴聲動客情。知我詩腸枯燥甚,應呼調進數杯傾」。 丁寶濂是進士丁壽泉之侄,我曾參觀過鹿港丁家大宅,占地甚廣,建築 相當尊貴宏偉,乃丁壽泉中進士後修葺。丁氏家族為阿拉伯人後裔,自泉州 渡海來臺,經商致富,開始重視後代的培養與教育,轉變為讀書致仕的家 族。 子去找那家 臓雀躍地停 歴闆微笑地 一、白話文 79 1. 根據本文內容,下列何者正確? CA (A)作者對枝仔冰的喜愛並不深,純粹喜歡騎單車的感覺 (B)「第一賣冰,第二作醫生」是指早期賣冰職業聲望高 (C)臺灣早在日據時期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出冷凍技術了 (D)丁寶濂是阿拉伯後裔,家族成員全部都是經商致富的 D2 詩中引用了歐陽朝煌與丁寶派的兩首詩,下列有關兩首詩的比較,何 2. 者正確? 歐陽朝煌賣冰聲 丁寶濂賣冰 (A)首句便敘寫了主題 末句才寫出了主題 (B) 文中作者有戲謔別人井底之蛙 文中作者吃了冰後而感到靈感 之意 枯竭 (C)|兩者皆未使用典故 (D)|兩者皆使用了聽覺摹寫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國中

2題,文章裡哪一句可以證明C的觀點?

次:4-2 <集體錯覺就是社會編織的謊言,當群體中大部分的人私底下都拒絕某個觀點,卻 誤以為大部分人都接受,他們就會在公開場合附和這個觀點。學者過去一直把這個 現象稱為多數無知,但我認為這個語詞沒有抓到要點,而且令人誤解。我們之所以 搞錯主流意見,並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大多數人的看法;而是因為我們誤以為自己 知道。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最適當的是: (A)群眾往往因太愚昧而缺乏判斷力 (C)真相不一定跟多數人站在同一邊 AD³ 3 「曾經有一位詩人說過:『科學乃理智的兒子,詩歌乃感情的女兒。』其實,豈止詩 歌是感情的女兒,一切扣人心弦的文藝作品,莫不是感情的女兒。抒情的詩句當然 是,而抒情的散文亦是。因為,抒情的散文乃抒情詩的延展,抒情的散文寫至精純 處,二者的界限往往混淆莫辨了,是散文,也是詩,是詩,也是散文。」 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最貼近文意? (A)作者認為優秀的抒情散文,文字帶有詩意而情感精煉 (B)科學與理智都是陽剛的存在,詩歌與感情則是陰柔的表述 (C)作者評論現代詩與散文的界線模糊,比不上古典詩的扣人心弦 (D)要寫出好的抒情散文,必須先寫出精純的抒情詩,詩是散文的基礎 4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在1986年被提出,為生物的多樣性(Biological CA² (B)主流意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準 (D)集體錯覺是一種約定成俗的默契

已解決 回答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