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社會 國中

求解這題

閱讀下列選文,回答第51至54題: 臺灣地狹人稠,加上許多民眾選擇開車或騎車代步,每日各地總會發生大大小小 的車禍意外事故。而上下班時間交通擁擠,許多人因為趕著上下班,發生車禍事故時 總想儘快解決,不想報警耗時費力。有些存心詐騙的人就看準這種心態,故意製造假 車禍以索取賠償金。多數民眾認為車禍事故自己也有過錯,加上索賠金額通常不大, 經常在現場給錢了事,省得後續麻煩。日前就傳出有詐騙慣犯,利用民眾此種心態屢 次故技重施,製造碰瓷假車禍,詐騙車主金錢的事件。 法界人士指出,開車遇上交通事故,千萬不可怕麻煩,當場給錢以為沒事,可能 惹來後續更多麻煩。正確處理方式應是通知警方到現場拍照,並到警局製作筆錄,之 後雙方可利用訴訟上或訴訟外的管道來協調解決。如果雙方願意自行協調解決,也務 必請警察在筆錄上註明雙方和解,其餘民事請求權均拋棄,或約定不追究刑事部分的 責任,如此對雙方的權利才有保障。如果有一方不願解決,那麼也可以透過公正第三 人介入協調處理。若真的無法在訴訟外解決,採用訴訟管道雖然會耗費時間與金錢, 但卻是最有保障的途徑。 上文第一段提及之賠償金,屬於違反《民法》的何種行為,所須承擔的法律責任? (B)過失傷害 (A)侵權行為 () (C)行政管制 (D)債務不履行 老錐底線部分的行為,應為採取何種《民法》原則的處理方式?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國中

求救!!! 這題我完全看不懂…

#4 雙文對讀/混合題組 言論自由的界線 A 1-3 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3題。 甲 Z 我國憲法法庭於2023年6月9日,在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 宣告我國刑法310 條、311條關於誹謗罪之處罰規定,並未違反憲 法比例原則之要求,與憲法第11條保障言論自由之意旨尚屬無違。 換言之,憲法法庭上揭判決宣告我國以刑事處罰之手段保護名譽權 之規定合憲。可見,言論自由雖為我國憲法所保障之基本人權,但 其行使有其界線,並非毫無限制。………… 近幾年來,網路言論霸凌、詐騙、侵害名譽等網路亂象頻仍, 藉著網路媒體之快速傳播,未經查證恣意以言論毀人名譽,往往造 成被害人無可彌補之損害,因此2023年6月9日憲法法庭112年 憲判字第8號判決,連同其所補充闡述的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09號 解釋一再明確揭示「合理查證」、「確信為真」與「無真實惡意」 等三個免責要件,且在結論上均肯定刑法誹謗罪規定(刑法第310 條、第311條)之合憲性,殊值贊同。(節自張景源〈言論自由之 界線與責任>。2023.08.16。今日新聞·今日廣場) 管制仇恨性言論並非新主張。德國刑法早已將公開支持納粹、 種族仇恨入罪。………… 然而,反對者訴諸言論自由的珍貴價值,主張「政治不正確的 內容」亦是個人有權自由表述的言論,保護多元言論共存空間是民 主社會的重要基礎,一旦國家介入管制,難免有落入思想審查的危 險。 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廖福特認為,「面對仇恨言論的第一個層 次,也是限制言論的信念基礎:言論自由有其界線,我們維護言論 自由,但也不能任由仇恨歧視侵害人權。」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高中

求救!!! 我看不懂這題目要怎麼寫 我抓不出重點…

#4 雙文對讀/混合題組 言論自由的界線 A 1-3 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3題。 甲 Z 我國憲法法庭於2023年6月9日,在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 宣告我國刑法310 條、311條關於誹謗罪之處罰規定,並未違反憲 法比例原則之要求,與憲法第11條保障言論自由之意旨尚屬無違。 換言之,憲法法庭上揭判決宣告我國以刑事處罰之手段保護名譽權 之規定合憲。可見,言論自由雖為我國憲法所保障之基本人權,但 其行使有其界線,並非毫無限制。………… 近幾年來,網路言論霸凌、詐騙、侵害名譽等網路亂象頻仍, 藉著網路媒體之快速傳播,未經查證恣意以言論毀人名譽,往往造 成被害人無可彌補之損害,因此2023年6月9日憲法法庭112年 憲判字第8號判決,連同其所補充闡述的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09號 解釋一再明確揭示「合理查證」、「確信為真」與「無真實惡意」 等三個免責要件,且在結論上均肯定刑法誹謗罪規定(刑法第310 條、第311條)之合憲性,殊值贊同。(節自張景源〈言論自由之 界線與責任>。2023.08.16。今日新聞·今日廣場) 管制仇恨性言論並非新主張。德國刑法早已將公開支持納粹、 種族仇恨入罪。………… 然而,反對者訴諸言論自由的珍貴價值,主張「政治不正確的 內容」亦是個人有權自由表述的言論,保護多元言論共存空間是民 主社會的重要基礎,一旦國家介入管制,難免有落入思想審查的危 險。 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廖福特認為,「面對仇恨言論的第一個層 次,也是限制言論的信念基礎:言論自由有其界線,我們維護言論 自由,但也不能任由仇恨歧視侵害人權。」

已解決 回答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