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
國中
已解決

請問六書要怎麼分辨?

解答

✨ 最佳解答 ✨

1、象形:按照物體的樣子畫下來、 隨物體形狀而改變、如:日、月、羊、口、足
2、指事:以抽象的符號標示出抽象的觀念、動作及名稱等、讓人看了就能了解意思、 如:一、二、三、上、下
3、會意: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文字、合成一個新字,而這個新字的意義也由原來組成成分的字所構成、如:「折」由「手+斤」組成 
4、形聲:形聲字的比例最多、「形聲」就是形符和聲符的配合、「形符」表示字的類別、「聲符」則表示字的字音、如和樹木有關的字、就以「木」為形符、加上各種不同的讀音、就成了﹝梅﹞、﹝楓﹞、﹝材﹞、﹝柚﹞、﹝棲﹞、
如:﹝梅ㄇㄟˊ﹞→ 可以拆成﹝木﹞跟﹝每﹞,而﹝木﹞就是形符﹝每﹞就是聲符
5、轉注:語根相同、意義相同而形體不一樣的文字、如:「云」和「雲」、「酉」和「酒」、「北」和「背」、「考」和「老」、「頂」和「顛」互為轉注
6、假借:古人造字、如果已經有一個音、但還沒有造出這個字、只好借一個同音的字代替、有時是借了字來用、卻不還了、 
如:「 要」本指身體的腰部、像人的形狀、被借去用成「重要」的「要」,只好再造一個「腰」來取代「要」
「叔」原本是撿拾的意思、被假借成「叔父」的「叔」

湯圓

了解了,謝謝妳

留言

解答

再來是兩個比較沒有那麼重要的

。轉注:意義相似(相同)的字互相可以替換。
(ex.酒/酉、考/老、云/雲)

。假借:古代是先有「音」才有「文字」。
有些已經有音,但還沒被造出來的字,就先借其他字來使用。
(ex.要/腰、來/麥)

留言

先說主要四個
把「文字」分為「文」和「字」。

#文(不可拆)

。象形:按照物體形狀畫下來
(ex.日、月、水、火)

。指事:表示抽象事物、觀念
(ex.上、下、刃)

#字(可拆)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文」組成)

。會意:被組成的「字」和組成的「文」沒有聲音上的關聯,只有意義上的關聯。
(ex.休、折)

。形聲:被組成的「字」和組成的「文」有聲音上的關聯。
(「文」和「字」讀音相像或相同)
(ex.泥、柯、溜、婷)

#形聲字比例最多
#象形字多是實際的東西

湯圓

聲音上的關聯是什麼意思

Ocha

就是讀音相近或相同。

像是「泥(ㄋㄧˊ)」
可拆作「水」、「尼(ㄋㄧˊ)」

「泥」、「尼」讀音相同,所以是形聲字

Ocha

順帶一提。
「江」也是形聲字。

「江」=「水」+「工」
其中「工」的臺語讀音=「江」的臺語讀音。

#臺語讀音也算!!!!!

留言
您的問題解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