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
解答
題目:
小丸子是生活在民初的上海新知識分子,自稱為新時代的「新女性」,以下哪一項「不可能」是她的經歷?
正解:B.參加革命的組織
—
【一、民初與新女性是什麼?】
「民初」指的是1912年民國成立後到1920年代的時期,社會剛脫離君主體制,思想激烈碰撞,是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的起點。
「新女性」是這時期出現的現代女性形象,具備以下特徵:
→ 接受新式或西式教育
→ 爭取婚姻自主與兩性平權
→ 參與社會與文化改革
→ 嘗試追求經濟獨立與自由戀愛
她們代表著「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女性身影,但她們的參與仍有限度。
—
【二、各選項判斷】
(A) 從小接受西式教育 → 可能
民初的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會的中心,有許多女子學堂、教會學校,知識家庭的女兒從小讀書學英文,是典型的新女性背景。
(B) 參加革命的組織 → 不可能(正解)
這一選項關鍵錯在「革命組織」。民初雖然政局混亂,但主要的「革命」是軍閥之間的政變、軍事起義,屬於高度政治與軍事核心圈,女性極少能參與。
新女性能參與五四運動、社會改革、寫文章辦刊物,但不會是革命黨員或武裝分子,這超出了當時她們可涉入的領域。
(C) 參加五四運動遊行 → 可能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女性學生站上街頭,高呼反帝反封建,正是新女性最具代表性的社會行動場景。
(D) 自行創業當老闆 → 可能
雖然少見,但在上海這樣的商業都市,部分新女性確實開過報館、書報社、裁縫店等,屬於新文化與新經濟的實驗型存在,不能說不可能。
—
【三、延伸補充:民初的「革命」有哪些?】
→ 1913 二次革命:孫中山對抗袁世凱
→ 1915–1916 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稱帝
→ 1917–1922 護法運動:恢復臨時憲法
→ 1926–1928 北伐:國民黨推翻軍閥割據
這些革命皆由政黨與軍人主導,屬於政權爭奪性質,並非民眾廣泛參與的社會運動,新女性也不可能投入這類「革命組織」。
—
【四、搭配文學人物更好懂】
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位女性代表了民初新女性的不同樣貌:
→ 張幼儀:原配夫人,遭遺棄後自立自強,從傳統蛻變為現代女性,還成為銀行家和企業家
→ 陸小曼:藝術名媛,追求愛情與自由,卻難敵現實的經濟壓力
→ 林徽因:才女知己,理性克制,選擇自我尊嚴與文化事業
她們都上過學、寫過詩、談過愛,卻沒有人參加革命,這正是當時新女性的真實邊界。
—
【總結記憶法】
民初新女性:敢上學、敢上街、敢追夢,但不會上戰場。
所以「參加革命組織」超出她們能參與的範圍,是不可能的經歷。
看了這個問題的人
也有瀏覽這些問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