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x)是有方向性的,您想像成小明是在一條直線上運動
題目已說明東方為正,所以西方為負,位置(x)愈大,就是往東邊跑,位置(x)愈小,就是往西邊跑
另外要清楚位移及路徑長的定義,位移可以視為終點與起點的直線距離,而路徑長則是實際上行走軌跡,例如屏東市在高雄市正東方20公里(直線距離)處,您從高雄市開車到屏東市沿著馬路共行駛了23公里,可以您位移20公里(向東),行駛的路徑長23公里。
從圖形可以看出,時間為0秒(t=0)時,小明的起始位置在0公尺(x=0)
0-3秒期間是往東跑,第3秒時在起始位置的東方20公尺處。所以0-3秒期間位移20-0=20公尺,也就是向東跑20公尺。
3-6秒期間是往西跑,第6秒時在起始位置的東方8公尺處。所以3-6秒期間位移8-20=-12公尺,也就是向西跑12公尺。
6-8秒期間是往東跑,第8秒時在起始位置的東方20公尺處。所以6-8秒期間位移20-8=12公尺,也就是向東跑12公尺。
第1題,由圖可知,3-6秒期間是往西跑,所以答案為(C)
第2題,題目問0-8秒的位移(想像成起點到終點的直線距離,即終點位置-始點位置),第0秒(t=0)的位置為0公尺(x=0),第8秒(t=8)的位置為20公尺(x=20),所以20-0=20公尺(向東),答案為(B)
第3題,運動方向改變,0-3秒向東跑,3-6秒向西跑,6-8秒向東跑,運動方向為東->西->東,所以共改變2次。所以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