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
國中
已解決
求解
9
9
2
9
o
9
3.「巫之一教,流傳已久。古之巫也,僅僅逐疫璃,禦旱演。近則愈幻愈奇,擊腰鼓,吹
畫角」,弟子鳴鈕相和,跳舞若狂,更有搭臺演戲若優伶,與目過陰若亡者。鄉愚不知其
,每秋萬寶,告成後,聊聊家、息,羊,延若輩來跳神,數畫夜不為倦。」根據這段文
字,關於巫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巫教源遠流長,無論古今皆可助人與亡魂交流
1.畫:樂器名
2. 萬寶:各種作物的果實
(B)近年鄉人於秋收前殺豬、宰羊酬謝巫者的辛勞
3
.:音夕么/,以火燒烤食物
(C)古之巫者擔任為民驅除疾病、抵抗天災的角色
(D)今之巫者多為優伶,跳神活動因而更具可看性
33.
近世人輕以意改書,鄙淺之人好惡多同,故從而和之者眾,遂使古書日就都
時,深可念疾。陶潛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
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今皆作「望南山」。杜子美云「白鸣沒浩荡,萬里維
能則」,蓋滅沒於煙波間耳。而宋敏求予云:「不善沒,改作波字。」二詩改
兩字,便覺一篇神氣索然也。
—蘇軾《東坡全集》
9
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可以明確得知?
(A)宋敏求將陶潛的詩句改成「見南山」,以符合採菊時的悠然情境 | 1. 說:錯誤。外,
(B)蘇軾起初認為「見南山」意境優美,後來才體會「望南山」更佳
- 2 x 5v
(C)蘇軾原本對世人改古籍之舉不以為意,後因宋敏求的觀點而改變看法
(D)宋敏求認為「白鸣沒浩蕩」宜改為「白鷗波浩蕩」,但蘇軾並不認同
9
o
J
27.「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
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這段文字對治
天下的看法?
(A)在平息動亂之前,應先了解其形成的原因
(B)應尊重專業建議,才能擬出最佳治國方針
(C)
面對任何亂事,都應保持處變不驚的態度
(D)治理天下應集結眾人之力,獨力難撐大局
2
解答
您的問題解決了嗎?
看了這個問題的人
也有瀏覽這些問題喔😉
「觀察」或許改成「知道」比較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