ノートテキスト
ページ1:
L2 北部區域 Date: / / 一、自然環境 (1)地形 秦嶺:淮河以北 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生更是 黑龍江.烏蘇里江與俄羅斯接鄰 鴨綠江、圖們江與北韓為界 華北和東北以長城為界 1. 華北地區: (1)黄土高原: 3.地形以太行山為界 太行山以西 世界最大風積黃土區 黃土土質疏鬆,受流水侵蝕 : (2)華北平原: 溝谷密布,崎嶇不平的地形 太行山以東 黃河、淮河、海河泥沖積成面積 廣大,土壤肥沃的平原 淤積嚴重,夏易氾濫 (3) 山東丘陵: 華北平原東側 泰山為其區最高峰 東半島,沿岸曲折多港灣 2. 東北地區:大、小興安嶺,長白山、黑龍江.烏蘇 里江環繞 山環水繞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 ⇒ 東北平原
ページ2:
(2)氣候 1. Date: / / ·降水量,沿海向內陸減少⇒ 夏季季風 2. 氣溫: 集中於夏季 華北地區變率大,水、旱災頻繁 最冷月均溫0℃↓,夏季高溫 年溫差大 東北地區,冬季冷.長,年溫差大 *東北地區:夏短暖溼,冬季冰期長 →夏季為生長季(年僅一獲) →冬季長,河流結冰期長,不利河運 *華北地區:降水強度大,年雨量變率大,降水集中夏季 →收獲不穩定 →水患、水土流失 二、產業發展 農業:南稻北麥 工業:南輕北重 交通:南船北馬 1. 農業 (1) 華北地區:,降水量較少 (2)東北地區: 大北大倉 指三江平原,是 栽種耐旱作物⇒小麥、玉米、高粱 遼闊平原、肥沃土 水利設施進步,作物品種改良 水稻、小麥、大豆重要產區 水稻盛產區
ページ3:
Date: 三.交通與都市 河川流量季節變化大 冬季冰封期長 北京為中心向外輻射(鐵公路幹線、空運航線) 1. 陸運 (1)東北地區:,地勢平坦 2.海運: (1) 北部區域: 陸運為主 瀋陽東北最大城市 哈爾濱東北T字鐵路交會點 (曾被我殖民) 在渤海灣建天津新港(泥沙淤積) 中國最大人工港 1 海岸線短、多沙岸 (2)東北地區: 四、區域發展問題 1.水旱災頻繁: →不凍海港 緯度高,港口易結冰 大連港東北重要港口(水深.腹地大) 降水量變率大 黃河夾帶大量泥沙 長期淤積下游河床出現「懸河」 暴雨常出現溢流,潰堤,改道 乾季斷流頻見
ページ4:
Date: / / 2.林業: (1) 華北地區 1 ,開發較早 天然林已砍伐殆盡 (2)東北地區: 仍保有茂密天然林 林材總產量占全國50% 中國最大林區 近年以林業生產&國土保育為目標 3.牧業:近年牲畜飼養數量&牲畜產量大幅增加 東北飼料來源充足 養殖模式& 育種技術進步 具商業化型態 4. 工礦業: 蘊藏豐富煤.鐵.石油資源 工業集中環渤海地帶 (1)華北京津唐工業區:,北京、天津、唐山為核心 (2) 東北遼中南工業區:[ * 北部區域 高污染、高耗能、資 源快速減損、電 力供需失衡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發展兼具輕、重工業 近年電子通訊工業發展快速 瀋陽、大連為核心 中國發展最早,規模最大的重 工業基地
ページ5:
Date: / / 2. 水資源相對不足:,都市人口規模擴大&重工業發展 水質污染程度高 推動南水北調工程 華北地區: 長期抽取地下水→地層下陷 海水入侵→土壤鹽化 土地負載力下降 3. 沙塵暴危害: 冬末春初時(西北季風 (內蒙古高原) 「強勁風力,把來自西北方沙漠的沙塵捲入空氣中 影響華北地區環境品質 危害居民健康 4. 農業生態環境退化/0 三江平原過度開發 溼地面積大量萎縮 水土保持功能下降 洪患旱災頻繁
其他搜尋結果
與本筆記相關的問題
News
留言
尚未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