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 Science
มัธยมปลาย

為什麼這題是D不是A

0° 190 60° 130° 學測】 0⁰ +30° +60° 90° 180 第2章 地球結構與地頭 發生時間 震央位置 晚上8 點 26 分 晚上8 點 34 分 北緯 21.89 度、東經120.56度 北緯22.40 度、東經120.51 度 晚上8點40分 北緯 22.40 度、東經120.51 度 這些地震發生後,各縣市遭遇最大震度,分別如下: 臺北市 縣市 屏東恆春 臺東大武花蓮市 臺中市 最大震度 5 級 4級 3級 3 級 關於此晚之地震,釋放總能量與搖晃程度的等級各為何? 2級 (A)總能量最大為6.7,各地搖晃程度最大為5 (B)總能量最大為6.7,各地搖晃程度最大為1 (C)總能量最大為5.2,各地搖晃程度最大為5 (D)總能量最大為5.2,各地搖晃程度最大為1 (E)總能量最大為1,各地搖晃程度最大為6.7 (F)總能量最大為1,各地搖晃程度最大為5.2。 地震1 地震2 地震3 2006年12月26日晚上,不到 30 分鐘之內,恆春地震站西南方 22.8 公里的海域, 發生數次地震,其資料如下: 卷【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地震深度 21.9公里 21.3公里 21.3 公里 實力評量 71 芮氏地震規模 6.7 宜蘭市 2級 205 Pip 6.4 5.2 新竹竹北 1級 【96學測】 (69/6)+10=(d414) dp=120km 0.假設某地區發生地震時,P波的傳遞速度為6公里/秒,S波的傳遞速度為4公里/秒, 党該地區發生地震時,這兩種地震波到達甲測站的時間差為 10 秒,到達乙測站的 的比 30

คำตอบ

ยังไม่มีคำตอบ

ข้อสงสัยของคุณเคลียร์แล้วหรือยั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