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มัธยมปลาย
請問這題的選項A要從文章哪裡推知?
9~11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9~11題。
我們上一次通信的時候,你提到詩和社會參與的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因為那是
我這些年來無時或忘的一件心事——如何以詩做為我們的憑藉,參與社會活動,體驗生息,有
效地貢獻我們的力量,同時維持了藝術家的理想,而在某一重要關頭,尚且全身而退,不被動
地為浩蕩濁流所吞噬,或主動地變成權利鬥爭的打手,為虎作倀,遂失去了當初所謂參與的原
意。
SEEKOR
KE FRA
......
有人覺得眼前的現代詩風,未曾以政治社會為關懷的中心,詩人向
詩人向來很少直接執筆粉飾或
批判現實問題,反而時常為一些和民生甘苦無關的私事費神;言下之意,似乎是說軍士本來應
該執干戈以衛社稷,卻掉轉矛頭,搖動社稷委付給他的武器去從事不法行徑,以飽私囊,而詩
人之抒自我胸懷,處理的主題又不與公共事務掛鉤,其自私自利如腐敗的官兵,是非常可議
的。持這觀念的人,志行非為不高,只怕是眼界狹窄了一些,正如白居易談詩的效用,總忘不
了諷諭,忘不了詩的 journalistic purpose(報導目的),否則他怎麼會說出這樣一席話呢?
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
詩最多,可傳者千餘首,至於貫穿古今,靦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然撮其「新安
吏」,「石壕吏」,「潼關吏」,「塞蘆子」,「留花門」之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
骨」之句,亦不過三四十首。杜尚如此,況不逮杜者乎!
這就是我所說的一些要求和責備,詩之豪者如李杜猶不能免,原因其實非常簡單,論者太
以個人的概念為惟一的真理,太珍惜個人設計發明的尺度,其結果當然「十無一焉」,不但李
杜的詩出問題,連他自己的詩也出了問題:「今僕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與〈長恨歌〉
(楊牧〈社會參與〉)
靦縷:委曲詳述,極力刻劃。
以下耳;時之所重,僕之所輕。」
下列法文,是符会上立中「社會參與」理念的是:
0
D¹
11 下列敘述最符合作者觀點的是: 社會關懷若為的唯一效用,往往出現問題
詩人能以詩作關懷社會,但社會參與並非詩歌創作的唯一目的
具有報導目的和諷諭性質的詩,常流於政權的打手,為虎作倀
(C)詩人首重個人志行與操守,應善盡社會責任,不可從事不法行徑
(D)秉持單一尺度的詩人,其詩作往往眼界狹窄,藝術成就出現問題
【答對率 30.42%】
คำตอบ
ข้อสงสัยของคุณเคลียร์แล้วหรือยัง?
เมื่อดูคำถามนี้แล้ว
ก็จะเจอคำถามเหล่านี้ด้วย😉
สมุดโน้ตแนะนำ
【107學測】國文-古文三十超詳細重點整理-清晰樹狀圖✨
11362
45
【107指考】【國文】再怎麼沒有語感也要背ㄉ國學常識
7203
20
[學測]國文::各種流變+文人並稱👍
5906
56
108學測國文-古文30《全》考前速翻
54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