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中
.
陳用之善畫,画見其畫山水,謂之曰:「汝畫信玉,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
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於此。」迪曰:「此不難耳,汝先當求一敗牆,
張娟素記,待之敗牆之上,朝夕觀之。觀之既久,隔素見敗牆之上,高平曲折,皆成
1
- 63 -
學測4568 全國模擬測驗試題彙編(國文)
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為山,下者為水;坎者為谷,缺者為潤;顧者為近,
為遠。神領意造,恍然見其有人禽草木飛動往來之象,瞭然在目。則隨意命筆,默
神會,自然境皆天就,不類人為,是謂活筆。」用之自此畫格進。(沈括《夢溪筆談,
Z
FAST
147
VABSBE
80
答對率55.95
書畫》)
達·芬奇告誡年輕的畫家:應當看著某些潮淫、聯汗的牆面,或凹凸不平的、有
顏色的石頭,如果你要創造某種背景,就能從這些牆面或石頭上看見天賜的風景畫
上面有山脈、遺跡、石頭、森林、平原、山丘和溪谷,千姿百態,然後你還會在上面,
看見戰鬥、暴力行動中的奇怪人物,以及他們的表情和服裝,和許許多多你能從各種
形狀中分析出來的東西。這種在牆上看出形象的情形與聽鐘聲相似,在它的每一聲樂
中你都可以發現一切你能想像到的詞。(改寫自重慶炳《心理定向與美的幻覺〉)
答對率 72.74
28. 下列敘述,符合甲、乙二文對藝術創作之理解的是:(單選題,2分)
(A)甲文提出創作不能靠單純的模仿,而是要融入想像的觀點
(四乙文認為聽覺感受後進入腦中的想像,是藝術創作的基礎
(C)二文均點出創作宜心領神會之後,方得自然之意境的想法
(二文均提出「活筆」的論點,倡議創作脫去人為的造作感
ABERE
29. 下列文句,最符合甲、乙二文對藝衡創作要求的是:(單選題,2分)
(A)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園
(B)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若穴,尺寸千里,贊麼累積,莫得道隱;縈青續
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C)更進二三里,林木忽斷,始見前山。又時一小山顛,覺履底漸熱,視草色萎黃無。
生意,望前山半麓,白氣縷縷
(D)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引以為流觴曲水,
列坐
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A B C D E
答對率64.7
30. 小要對藝術繪畫非常有興趣,他閱讀甲乙兩文後,決定依據其概念來進行繪畫練習,
下列何種方式與文章所提有所牴觸?(單選題,2分)
(A)在校園中尋找花卉,並拓印在白色帆布上,進行花卉染布的創作
(在校園尋找斑斓的石頭, 從石頭的痕跡想像流水的形貌,進行河川畫作
()在校園中的牆壁上潑水, ,觀察水痕,並將水痕想像為至少三種以上的形物
(D) 在校園廣場前鋪一塊白布,並於日落時分觀察白布上的光影,進行日落畫作
OOOOO
Ai
平均得分 47.5
|
9
31. 比較迪和達芬奇的繪畫觀念,完成下列表格:(建議作答字數:020 字以內,以原文
作答。共 12 分,16分,24分,32 分)
主張
達芬奇主張
創作目標「使創作有想像力與創作力
01难,婆
或
使用道具「敗牆、素網
爭,
银色..),
創作過程「觀察→2
《经
(每行6個字)
等
四..不
→神會「觀察→想像→ (3)
版)
- 64.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