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มัธยมปลาย
เคลียร์แล้ว

求救 明明他寫的是中文但是還是看了好幾次( ´,_ゝ`)
第三張圖是詳解 我覺得照它的意思 資料一比較樂觀 資料二是悲觀 那這樣為什麼不能選b 選c的原因又是什麼?

ca 以下是兩段討論近代史學的資料: 資料一:1896年劍橋近代史編輯報告指出:「我們是無法在這一代寫成『定論的歷史了 不過,由於所有資料皆已在握,每個問題均能夠解決,我們可以放棄掉『傳統式解 』,並指出在通往定論歷史的進程中,我們已到達哪一個階段了。」
资料二:1957年新劍橋近代史在序中指出:「較後一個世代的歷史家並不期待這種遠景。他 們預見自己的著作將一再被取代。他們認為,歷史知識是經過許多學者「加工」始流 傳下來,絕不可能僅包含客觀的基本元素,一點都不能更動。」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兩段資料? (八)兩段資料都否定史家能夠寫出客觀且完全正確的歷史 (B)資料一肯定歷史研究的價值,資料二則對其失去信心 (C)資料二所說的「這種遠景」,是指達成「定論的歷史」 (D)從資料一到資料二的論述,顯見科技進步使學者研究史學更具信心
22 資料一很樂觀地認為已「在通往定論歷史的進程 資料二則認為歷史著作將一再被取代、更動,絕不可能 有定論的歷史。

คำตอบ

✨ คำตอบที่ดีที่สุด ✨

我記得我高中沒學過這個ㄟ 這是指考的題目ㄇ

這個是西洋史學史的範疇。簡單說個脈絡,在19-20世紀初(資料一的時間點),當時歷史學家,甚至哲學家流行一種說法,就是「歷史決定論」,也就是歷史過程是已經被決定好的,最淺顯易懂的例子就是馬克思提出人類社會必經四個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社會」,所以不少學者認為,歷史這門學科很快的就會被畫上句點,人類的規律。但實際上,20世紀後兩次的世界大戰(資料二的時間點),歷史學者發現世界不是永遠都在進步的,因此開始質疑過度樂觀的「歷史決定論」,提出「歷史應該是隨著時代而有不同的解讀」,故選(C)是最正確的。

(B)表面上看上去很像對的,但是資料二只不過是反對這種「定論的歷史」而已,並陳述他們的新觀點,而沒有說到他們失去信心。就像是反駁完對方,再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已。對歷史失去信心要等到20世紀末期的後現代主義崛起..(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所以選(C)還是比較好。

誕生於土撥鼠節

謝謝你詳細的解釋🥺🙏我也沒有學過這個 但他出現在複習講義裡面😂

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ข้อสงสัยของคุณเคลียร์แล้วหรือยั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