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高校生

想請問第16題的A為什麼是主觀角度🙏

15. 關於《再別康橋〉一詩的表現形式,分析最適當的是: (A)本詩共有七節,每節四行,既符合比例與對稱原則,也展現詩人出身建築家庭的背景 (B)詩中的「泥上的青」、「星輝斑斕」等句,既有華美的詞藻,也體現詩的繪畫之美 (C)本詩每行的字數相近,每節一韻且,韻到底,反映詩人講求音韻和諧與音樂美的企圖 (D)詩人採用重複呼應的手法寫詩,除了形成迴旋繚繞的節奏外,也可看出詩人不善言辭 16. 有關<斷章〉一詩各句的詩意解讀,說明最適當的是: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ask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 全知視力上半育 Why &&R? √(A)第一句以主觀角度表達你能自由選擇觀看的對象 (B)第二句主觀角度呈現看風景的人心態是戀慕的旁观者看到看風景的人在看不朵, (e)第三句以觀視角描摹窗邊的月色對睡眠環境的影響主观認為明月裝飾了窗 (D)第四句以客觀視角暗示恐怖情人在身邊窺探的可能性 17-18 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7-18題。 金谿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之,借旁近與之,即書 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 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予聞之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 永
⟨斷章⟩—卞之琳

回答

まだ回答がありません。

疑問は解決しました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