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高校生
解決済み

請問一下天命靡常與天人感應的差別是什麼
謝謝🆘🙏

回答

✨ ベストアンサー ✨

天命靡常是周公制禮作樂提出,白話點就是天命無常順應天命。完整的話是:「天命靡常,惟德是輔。」亦即要以德治國才會受到上天支持。天人感應是漢代董仲舒提出,帝王秉承天意治國給予當時的帝王統治正當性。

Machine gunner

那麼天命靡常會因為國君做不好而轉移德到其他人身上,請問那個德是什麼
所以天人感應是國君做不好天會降類似旱災、颱風等等下來;做到好就會有彩虹出現,這樣嗎?

Weston

那個德就是要當一個好的君主,當不好會得到災害。天人感應是君主奉上天的旨意,不會有災難,上天選擇了他代表。

Machine gunner

那這題為什麼是(D)

Weston

這題考的好深www我回去又重新找,我前面有點錯誤。
這邊要理解天人感應思想的起源。天人感應的思想是在漢代的董仲舒獨尊儒術的時候提出來的,我前面有說這是給予漢王統治的正當性。自古以來的皇帝都是由皇室貴族擔任的,從未有過平民為皇帝的先例,漢王劉邦是第一個,之前都說皇帝是承受天意而來統治,那這裡漢王就很尷尬了,因為他不是貴族皇室,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天意。古代很重視這個天意,對於皇帝的選擇都是「命中注定」什麼出生有祥瑞之氣的描述都是在說皇帝受到天意指定的。那麼一個身為平民的漢王,沒有天意,就必須掰一個。所以之後董仲舒提出來了天人感應,其中淺白的意思君主奉上天來統治平民,但是事實上初始的是如果有「暴政」人民可以「推翻」。所以天人感應是解釋劉邦因天意推翻秦始皇的爆政,而背後有天命支持他。換句話說,如果王沒幹好,就會有人去推翻他,天意也不會支持他。所以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內容是要叫王履行它的本分,但同時也給漢王一個名正言順稱王的藉口。但是後代就會有些君主怕天災啊什麼什麼的被罵沒有做好,所以寫罪己詔先自我反省讓天命原諒自己的過錯,以免被說違背天命甚至被揭竿起義。

Weston

簡單來說:
天命靡常:承受天意以德(保民、道德)治國,不然會被取而代之(目的:相對於殷商的天命有常)
天人感應:承受天意治國,幹不好會被上天降下災難
(目的:建立統治者正當性)
不要理我的前面(#

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這個:

rportal.lib.ntnu.edu.tw:8080/server/api/core/bitstreams/2cb852c1-5ee8-4739-83d6-a773a90dfeed/content

rportal.lib.ntnu.edu.tw:8080/server/api/core/bitstreams/b2c01212-9ec1-41d9-a67e-32aab0199ced/content

Machine gunner

謝謝你🙏打了這麼多,好清楚,我懂了!🙏

この回答にコメントする
疑問は解決しました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