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高校生
解決済み
請問第十一題,謝謝!
文言文15篇大講堂 試題本 11
10 ~ 12 為題組:
甲、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
歸。貨惡共乘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開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聞。是謂「大同」。
((
大同與小康))
八十七年前,我們的父輩們在這塊陸地上建起了一個新的國家,它孕育於自由,並
奉行人人生而平等的主張。
如今,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偉大的內戰,考驗著那個國家,或任何有此信仰和主張的
國家,能否長久地存續下去。我們在這場戰爭的偉大戰場上相遇,為了使國家得以存
續,我們將在這片戰場上找到我們最後的安息之地,一那些為此而死去的人已經這麼
做了,這對我們而言是恰當的,也是適宜的。
然而,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我們無法在此祭奠,我們無法在此奉獻,我們無法使
這片土地得以神聖化;那些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曾在此拚搏過的,已經使它神聖
化,而這一意義是我們乏弱的力量遠遠不能有所增減的。
雖然大業尚未完竟,但那些為此奮鬥過的烈士們已使這一事業進入了最後的成熟階
段,無疑,我們這活著的人當繼續致力於這一事業。我們應當投身於那留在我們面前的
偉大任務——從那些為此投入了全部熱忱的逝者那裡,我們將獲得更多的熱忱;我們將
不會,絕不會使那些為此獻出生命的人白白獻出生命;我們將使這個國家,在上帝的庇
佑下,從自由裡獲得新生;而那一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的政府,也絕不會從
這片土地上消亡。
(節錄自林肯(蓋茲堡演說》)
丙、 一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們就是在他的雕像
前集會。
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
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扎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
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
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
我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用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
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節錄自馬丁·路德·金恩(我有一個夢想)
- 0 中文認為大道施行時「天下為公」,下列相關的說明,正確」
注重誠信與和睦相處,所以必須選拔品德高尚又能幹的人(B)社會關係可以
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呼應(C)性別分工是平等的,
無內外之別,男女共同分擔維持家庭運作的所有需求 (D)經濟富裕到路不拾
遺,所以幾乎沒有邪謀、盜竊、害人之事。
11 對照乙、丙二文的內容,二文之間最直接的呼應是:(A)接續前人還未完成
的戰爭,實現美國的夢想(B)雖然偉大的事業尚未成功,但我們不能失去追
夢的勇氣(C)實踐憲法所赋予人人生而平等的主張 (D)有朝一日,國家將在
自由裡重生,歧視與苦難將被抹去。
C) 12 有關甲、乙、丙三文內容的說明,不正確的是:(A)中文的大同理想觸及政
治、社會、經濟等層面(B)乙文出現「祭奠」 「我們這活著的人」等詞
可見演說的場合、主題、對象與死亡有關 (C)丙文大量使用非仅
It
回答
疑問は解決しましたか?
この質問を見ている人は
こちらの質問も見ています😉
おすすめノート
【107學測】國文-古文三十超詳細重點整理-清晰樹狀圖✨
11363
45
【107指考】【國文】再怎麼沒有語感也要背ㄉ國學常識
7203
20
[學測]國文::各種流變+文人並稱👍
5906
56
【107學測】國文/古文三十總整理
5866
27
那請問B選項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