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社會 國中

求解22 答案是D

甲 義民爺 乙 新竹新埔 義民廟 新竹 代天府 臺南 五妃廟 林先生 當地先民。於歷次民變與械鬥中保衛家園不幸 戰死,鄉民收集骨骸合葬,並建廟祭祀。 前日軍將領。在臺擔任軍事顧問,協助指揮國 軍在古寧頭戰役時擊退來犯共軍。 南明寧靖王的五位夫人。跟隨不願降清而自盡 的寧靖王,共赴黃泉。 警察。因東石當時未設學校,自辦學堂供民眾 讀書,深受民眾敬愛。但為抗議總督府對臺民 的苛政,舉槍自盡。 五妃娘娘 丙 丁 嘉義東石 富安宮 義愛公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甲→丁→乙 (D)丁→甲→丙→乙 21. 右列是臺灣某時期對於訂定 街道名稱的規定,根據內容判 斷,頒布此一規定的最可能是 下列何者? (A)臺灣府 (B)臺灣總督府 (C)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D)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街道名稱具有紀念日本人物、展現日本國 威、明顯為日本名稱者,應予改正。 二、新街道名稱應具有下列意義: •發揚中華民族精神:信義路、和平路等。 •宣傳三民主義:三民路、民權路等。 •紀念國家偉大人物:中山路等。 22.圖(十二)呈現某時期中華民國政府對於一本辭典的審查結果, 根據圖片內容判斷,此辭典最可能是在下列何時接受政府單位 的審查? (A)十年建設期間, (B)八年抗戰時期 (C)軍閥混戰時期 (D)臺灣戒嚴時期 不妥::應予查扣。 和國之首都」等字樣,確有一圖 「北京」稱為「中華人民共 稱為「中國之民主聖地」 俄華辭典內容載有「延安 圖(十二) 5 23.德昌在說明貨幣時指出:「如果甲店的牛仔褲售價是3隻雞,同樣的牛仔褲在乙 店的售價是10 條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確認哪一家店的褲子比較貴。若有 共同的貨幣,就可以解決這種問題了。」上述說法最能凸顯貨幣的何種功能? (A)交易媒介 (B)清償債務 (C)價值儲存 (D)價值衡量

已解決 回答數: 2
社會 國中

請問這兩題為什麼不能選B?(๑•̀ㅂ•́)و✧

兴明 圖目 1 8 (A辛亥革命 (A)民主進步黨 (B二次革命 (B)中國國民黨 (C)創辦黃埔軍校 (C臺灣民眾當 (D) 推動十年建設 (D)中國共產黨 16 維民在民國21年的一份請願書中看到:「皇上年紀很小就登基,適值革命 因為不忍兵過才決定退位;今日幸有大日本帝國仗義興師,驅逐張氏;所以,2 近日有位歷史 趕快遷都西南 議制定年號,『建立新邦』,日本率先承認。」請問:文中日本率先承認 文自 正完全控制中 邦」是指下列哪一政權? 心,借剿共以 (A)中華民國 (B)滿洲國 (A)聯俄容共 (C) 中華帝國 (D)中華人民共和國。 (C)攘外必先安 17.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中正》一書提及蔣中正曾說:「槍不如人,炮 不如人、 8 「1927年4月 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麼找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 內訂為理由 了。」在此背景下,當時蔣介石採用下列哪一策略? 工會等組織 A以夷制夷 述哪一史事 (B)攘外必先安內 (A)西安事變 (C)聯共抗日 (B)九一八事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C)清黨與國 18 馬君武有一首詩曾說:「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當行,溫柔鄉是英雄 (D)一二八事 管東師入瀋陽。」以此來諷刺張學良。請問:詩中「東師入瀋陽」是指日本) 24 冀東防共自 一事件? 立於華北王 (A)二十一條要求 (B)九一八事變 冀東防共自 (C) 一二八事變 (D)西安事變。 (A)日本 (C)俄國 9 0 0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歷史 高中

請問國共兩黨合作的重要根據地是?

山的首肯, 以下是小宇為月考製作的一份關於國共關係演樂的表格,但某些重要字句他忘記了,所以向大哥求 教,請你幫他檢查一下,這兩兄弟合作的结果是否正確?(A)甲為「聯俄制日」(B)乙為「改組 國民黨」 (C)丙為「寧漢分裂」 (D)丁為「先攘外安内」。 關係 年份 概況 國共首次合作 1924 孫中山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確定(甲)政策 1927 北伐途中,因蔣介石進行(乙),造成武漢與南京政府對立,史稱() 國共決裂 國民政府以丁)為原則,故此先後五次對共黨用兵,共軍進行長征, 1928~35 退至延安 1936 張、楊發動「西安事變,促使國共停止內戰 國共再次合作 1937 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華野心臟熱,國共合作抗日 小柯在廣播中聽到主持人強調廣州、上海、南京、武漢這四個地區與國共第一次合作有密切關連, 北 Where 請問下列敘述何者可能是他會一併聽到的內容? 中國共產黨在京成立(B)上海是國共兩 黨合作的重要根據地 (C)蔣中正在武漢地區宣布清黨 (D)受蘇共金援黃埔軍校在廣州成立。 右下表是國民政府五次圍剿中共的表格。從表 次別 時間 國軍兵力共軍兵力 中資訊結合我們課堂所學,可以觀察出下列哪 1930.12~1931.1 4.4 萬 4.2 萬 些訊息? (A)第四次圍剿雙方兵力差距最懸殊 1931.4~1931.5 11.3萬 6.6萬 (B)因七七事變影響,第三次圍剿與 第四次圍剿 1931.7~1931.9 13 萬 53 萬 時間相隔年餘 (C)第五次圍剿後共軍突圍,展 1933.1~1933.4 15.3萬 6.5 萬 開「二萬五千里長征」(D)此時國府的政策是 1933.10~1934.10 80 萬 15 萬 「先攘外再安內」。 二三四五

已解決 回答數: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