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國文 高中

想請教bcd 錯哪裡呢? 謝謝

C AB 張氏熟觀其面,一手握髮,一手映身搖示,令勿怒」寫紅拂女胸無城府 拘小節 (C)「不衫不屨,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寫楊素禮異人臣的驕縱 (D)「某本欲於此世界求事,或當龍戰三二十載,建少功業。今既有主,住一 為」寫虬髯客拿得起、放得下的豪氣。 25. 虬髯客「投革囊於爐前,取枕欹臥,看張氏梳頭」這項動作,表現出怎樣 度? (A)獨具慧眼 (B)求仁得仁 (C)魯莽無禮 (D)好色成性 26. 下列關於先秦文學發展的說明,敘述正確的是: (A)《詩經》又可稱為詩三百,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 (B)《左傳》以人物紀傳為體例,亦被尊為歷史散文之祖 (C)《論語》為儒家代表作,可見先秦思想以儒家一枝獨秀 (D)《楚辭》為平民文學代表,與《詩經》皆列四庫全書經部 27. 下列關於中國歷代韻文主流的說明,敘述正確的是: (A)漢代以賦為主流,與樂府同為漢代詩歌雙 (B)唐代以詩為主流,並以古體詩的創作為大宗 (C)宋代以詞為主流,蘇軾後,豪放派便取代婉約派而成為詞家正宗 (D)元代以曲為主流,在詞的格律基礎上發展,可加襯字,故稱詞餘 28.蘇軾〈別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运 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 關於此詩意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對生死大事的覺悟

已解決 回答數: 1
社會 國中

請問北魏孝文帝為什麼要做這些事(畫線處)?胡人建國前北魏不是已經滅亡了嗎?

2-1 商周至隋唐的民族關係 3生活型態。 古代各民族因戰爭、貿易等因素而有交流,影響彼此的 商周以來,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常有互動與衝突。 時代,黃河流域各國修築長城防禦北邊興起的匈奴。此後長 。城成爲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的分界線。藝空 東周 秦國統一後,連接各國長城以防禦匈奴。到了漢代,漢 武帝出兵討伐匈奴,並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西域各國抵制 西域的 。匈奴。此舉增進漢人對西域的認識,藉由「絲路」 音樂、雜技等傳入中國,東西貿易也更爲活絡(圖3-2-1)。 12 魏晉南北朝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時期。漢代末年,北方 草原民族陸續南遷,通稱爲「胡」。西晉發生內亂時,黃河 流域的胡族紛紛建國,胡族君主為了穩固統治,致力於胡漢 融合。其中,鮮卑君主北魏 孝文帝將首都從平城(今山 MA ARKING 西大同)南遷到洛陽,要求胡人說漢語、穿漢服、改漢 姓,鼓勵胡漢通婚,加速胡漢文化交流(圖3-2-2) DEPRES 慣例如:乳製品 牛羊肉等。 北方的戰亂使大批漢人遷往南方,帶來進步的農耕 技術與充沛人力,加速南方的開發,對於日後經濟文化 重心的南移有重要影響。 9 隋唐時期,皇室多具有胡人血統,對外族採取平等 開放的態度。唐太宗滅東突厥後,西北各族君長尊稱太 宗爲「天可汗」,意爲普天下的君王,此後唐帝國成 為東亞秩序的盟主。此時,外族商人、僧侶、留學生大 量移居中國,文化交流更爲頻繁(圖3-2-3) 12 北魏孝文帝漢化政策示例圖 改漢姓 。 22 3-2-2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