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公民與社會 高中

可以講15題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創國際社會,世人體悟到「保障人權」是跨國性的議題,各國應該協商如何在完整各 自國家主權的基礎上,將基本人權列入國際規範約束世界各國。 1945 年聯合國成立,並在《聯合國憲章》中首指人權保障應為各國共同的目標,隨即在1948 年,聯合 國大會通過第一份世界性的人權保障文件:《世界人權宣言》。部分國家認為其具備國際習慣法效力,對各 國發生拘束力,但亦有認為其只是一個政治性的宣示指標。 1966 年聯合國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簡稱《兩公約》, 更具體化了人權保障之規範。前者關注在資本主義國家所重視的公民、政治等基本人權,包括生命權、宗教 自由、集會自由、選舉權、正當法律程序和公平審訊等權利;後者聚焦在社會主義國家所在乎的經濟、社會 及文化權利等各項權利保障,包括工作權、生存權、社會福利、健康及教育權益等。聯合國後續更以人權宣 言,兩公約為基礎,訂立多項專門性國際人權公約。從保障生命、自由與財產三大權利,擴展為社會權、平 等權及各種集體權利的人權體系。 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國,但在2009 年批准《兩公約》並賦予國內法效力,主動宣示遵守《兩公約》內容。 公約內容與我國現有法律制度不一定完全相符,但拘束之目的皆為保護人民的權利,以限制國家侵害人權。 2 14.龍騰高中林同學整理上述文獻後,將其作為小論文專題研究的主要參考資料。下列哪個選項最可能是 林同學的小論文研究名稱? (A)《憲法》與國家人權委員會權責之比較研究 (B)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對國際社會的啟示 (C)《國際人權法典》對各國國家主權之影響 (D) 國際公約具備國際法或國內法效力之探討 A 32022年9月,年僅22的死因為「不恰當的穿著」,不符合1981年的頭巾法律, 而被伊朗「道德警察」關押虐死獄中,點燃伊朗女性及Z世代對政府的不滿,抗議示威迅及遍布全國。 若以《兩公約》所關注人權之內容作分類比較,下列何項權利與此次伊朗抗議示威運動所屬之公約分 類不同? (A) 為維護人類生命權益,懷胎婦女被判死刑不得執行其刑 (B) 公民參與政治、選舉投票之權利,應受國家憲法之保障 (C) 無分種族、階級,人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自由應受保障 (D) 人民皆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初等教育應免費普及於全民 第一代人權 15、新更久、救 th

已解決 回答數: 1
歷史 高中

求第9、10的解析

Air JJ Lips Lee 密林坚略社 日大會 印文化講明 口港印文化 公司歷林家平 9月三日于日三母 黃吳王 全选校要组 水如在 甲o 重地开 熱帶 2 乙 丁 T 來』、『有力者快覺醒啊』的大旗。」請問上述場景最有可能發生 在哪一時期? (A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 (B)內地延長主義時期(C 皇民化運動時期 太平洋戰爭時期。 (C) 9 某人擔任臺灣政府最高行政長官時,曾向其上級發出電報:「此次事件發生之原因,相當複 雜,其一、去年從海南島歸來臺僑,有不少奸黨分子………其二、前任政權留用之人中亦有想 趁機擾亂者。其三、過去政權統治時期御用士紳及流氓,竟有懷臺灣獨立、國際共管之謬想 者……其四,一般民眾缺乏國家意識,易為排斥外省人的思想所感。」他最後的結論是:「對 付奸黨,及希望獨立等叛國運動,必予以消滅……,必須迅派得力軍隊來臺。」關於以上資 料,請問下列分析何者正確? 此人為劉銘傳,反映甲午戰爭時臺灣官府希望清廷派兵支援 (B)此人為樺山資紀,向日本政府回報治臺初期平定民亂之進展(C)此人為後藤新平,建議總督 實施鎮壓臺灣抗日勢力之政策,因此人為陳儀,向中國政府指稱臺灣發生叛亂需要派軍隊鎮 壓。 1) 10 以下三則資料是日治時期總督府所頒布教育令的相關內容: 資料甲:臺灣的小學校和公學校依據《國民學校令》改稱「國民學校」 資料乙: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均依據修正的教育令規定來辦理,使日本人和臺灣人得以在 同一系統的教育制度學習,並實施日臺共學制度(中等學校以上為日臺共學) 資料丙:在強制義務教育實施的隔年,學生人數達87萬 6,000餘人(含女學童) 臺籍學童 就學率為71.17%,日籍學童則高達九成。 以上三則教育令頒布的時間依序為 (A)甲乙丙 (B)乙甲丙(C)丙乙甲 (D)甲丙乙。 三世统甘心等管,估甘新能獲取財政收入 以及 B 中日 丙

已解決 回答數: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