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生物 高中

想問這題的B為什麼是2/3

皆為隱性,結婚後第3代 不可能出現顯性,因此 第二代男生不應該會出現狀況。 第二代 為顯性遺傳 xx X 性聯顯性且基因位於Y染色体上, *** *x 代表正常男性成員 代表正常女性成員 第三代父傳子,則左邊第二世代男生應該 會出現症狀,因此此基因應位於 体染色体上 xx 7x4x4 (A)為一種隱性遺傳疾病(B)為一種顯性遺傳疾病(C)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 (D)該基因位 代表罹患遺傳疾病之男性成員 代表罹患遺傳疾病之女性成員 xxxxx AB 於Y染色體上/(E)該基因位於體染色體上。 Aa CO 2.右圖為人類耳垂分離與緊貼的譜系,耳垂分離或緊貼為 CD 完全顯性遺傳,□表男性,○表女性,□○表婚配, CV Ad 传染色体遺傳 得分率 17% 〔97.學測] 甲 ZAa aa 庚 JAa aal 辛 O戊 Aa 黑色表耳垂緊貼,下列敘述哪些正確?(多選) 隱 丙○ (A)甲帶有一個隱性基因/(B)改帶隱性基因的機率為 2/3 (C)戊控制耳垂的基因必與乙相同(D)丁控制耳垂 的基因必與甲相同(E)控制耳垂的基因必與丙不同。 3.R 基因與 Y 基因各自獨立且顯性,若基因型 RrYY 和rrYy的兩個親代交配,理論上,下列 哪些敘述正確? (多選)2Rr: 1m,34. (A)每個親代各產生四種配子,比例為1:1:1:1(B)子代共有四種表現型,比例為9:3: 3:1 (C)子代兩對基因皆為同基因型的機率為1/4(D)子代兩對基因皆表現顯性性狀的木 率為1/2 (E)子代兩對基因皆表現隱性性狀的機率為1/2。 《分器 43%(97.指考

待回答 回答數: 0
生物 高中

想請教A選項染色體套數跟DNA量之間有什麼關係(一直以為是分開看ㄉ)🙇🏻‍♀️🙇🏻‍♀️🧬

52.~54. 題為題組 [無合成分裂〕 自從 1835 年德國植物學家馮莫爾(Hugo von Mohl)在綠藻的研究中發現細胞分裂以來, 細胞的分裂已被廣泛研究。目前已知的生物細胞分裂包含有絲分裂、減數分裂與無絲分裂,在 進入分裂期之前都須經過遺傳物質(DNA)的複製,確保新生成的子細胞具備母細胞的遺傳訊 息。 翔於天際 2 然而在 2022 年 4 月,國際期刊《自然〉刊登了一篇由臺灣中研院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 提到脊椎動物斑馬魚的表皮細胞,可在未經 DNA 複製的狀態下進行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由 於沒有經過 DNA複製階段,新生成的子細胞皆不具備完整的母細胞 DNA。此一特殊的細胞分 裂被研究團隊稱為「無合成分裂」,其產生的子細胞型態較小、較扁,且僅發生在斑馬魚體表 最表面一層的表皮細胞;再往內一層的表皮細胞可以進行正常的有絲分裂。這個現象讓研究人 員十分納悶。 ( 經過對斑馬魚生活史的了解,研究人員認為在斑馬魚幼魚早期生長階段,體長變化十分快 速,需要更多的表皮細胞覆蓋身體表面以提供保護,進行無合成分裂可快速增加表皮細胞數 量。目前已知,連續進行兩次無合成分裂,可提升表皮細胞數量達6成的體表覆蓋率。相較 於一般有絲分裂,可以在身體資源有限的早期發育階段,更快速、更有效率地增加表皮細胞數 量。請根據本文回答下列問題。 52. 有關本文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項) 斑馬魚可利用無合成分裂完成無性生殖 \(B)表皮細胞的覆蓋速度提升,有助於體型的增長 (1) 無合成分裂是斑馬魚增加表皮細胞的唯一方法 (D)斑馬魚的表皮細胞也會進行有絲分裂 (每個染色體完整的細胞僅能進行一次無合成分裂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英文 高中

想請教A選項染色體套數跟DNA量之間有什麼關係(一直以為是分開看ㄉ)🙇🏻‍♀️🙇🏻‍♀️🧬

52.~54. 題為題組 [無合成分裂〕 自從 1835 年德國植物學家馮莫爾(Hugo von Mohl)在綠藻的研究中發現細胞分裂以來, 細胞的分裂已被廣泛研究。目前已知的生物細胞分裂包含有絲分裂、減數分裂與無絲分裂,在 進入分裂期之前都須經過遺傳物質(DNA)的複製,確保新生成的子細胞具備母細胞的遺傳訊 息。 翔於天際 2 然而在 2022 年 4 月,國際期刊《自然〉刊登了一篇由臺灣中研院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 提到脊椎動物斑馬魚的表皮細胞,可在未經 DNA 複製的狀態下進行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由 於沒有經過 DNA複製階段,新生成的子細胞皆不具備完整的母細胞 DNA。此一特殊的細胞分 裂被研究團隊稱為「無合成分裂」,其產生的子細胞型態較小、較扁,且僅發生在斑馬魚體表 最表面一層的表皮細胞;再往內一層的表皮細胞可以進行正常的有絲分裂。這個現象讓研究人 員十分納悶。 ( 經過對斑馬魚生活史的了解,研究人員認為在斑馬魚幼魚早期生長階段,體長變化十分快 速,需要更多的表皮細胞覆蓋身體表面以提供保護,進行無合成分裂可快速增加表皮細胞數 量。目前已知,連續進行兩次無合成分裂,可提升表皮細胞數量達6成的體表覆蓋率。相較 於一般有絲分裂,可以在身體資源有限的早期發育階段,更快速、更有效率地增加表皮細胞數 量。請根據本文回答下列問題。 52. 有關本文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項) 斑馬魚可利用無合成分裂完成無性生殖 \(B)表皮細胞的覆蓋速度提升,有助於體型的增長 (1) 無合成分裂是斑馬魚增加表皮細胞的唯一方法 (D)斑馬魚的表皮細胞也會進行有絲分裂 (每個染色體完整的細胞僅能進行一次無合成分裂

待回答 回答數: 0
生物 高中

想問互換率(第13題)怎麼看(這張圖???

* 13-14 為題組 在遺傳的染色體學說被提出後,可以直接解決孟德爾遺傳中無法解釋的連鎖現象,當基因 在同一條染色體上時,這些基因將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成組的進入同一個配子細胞。接受且相 信遺傳的染色體學說的摩根,透過白眼果蠅的性聯遺傳實驗證明了連鎖的現象,證實遺傳的染 色體學說。 摩根在後續的實驗中,更解開了果蠅大部分可以觀察的表徵,分別屬於哪些連鎖群。果蠅 有4對染色體,包含性染色體,因此有5個連鎖群。當大部分的實驗觀察就此完成時,摩根並 沒有停止他的實驗。他持續進行果蠅的雜交實驗,因為在果蠅的實驗結果中出現很特別的例外, 原本應該屬於同一連鎖群的基因,在減數分裂時居然有可能發生重組。例如原本親代分別為 AABB 與 aabb 雜交生下的第一子代為 AaBb,因為連鎖的關係,第一子代在進行試交時,應該只 能生下 AaBb 與 aabb 的後代。但是卻出現非常少量的 Aabb 與 aabb,而且數量相近。這到底是 遺傳染色體學說的延伸或是錯誤?如果只將這些非常少量的子代案例當做例外,大概就沒有機 會發現連鎖且互換的現象。因摩根的堅持,所以他解開了連鎖且互換的現象,並發現互換的發 生與基因間的距離有關。利用這一層關係,他甚至將果蠅各個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係解開, 稱為基因圖譜。後人為了紀念摩根,甚至將基因間的距離及互換率作為數值,以分摩根 (cM) 作 為單位。附圖為果蠅第二對染色體部分基因的遺傳圖譜。 BANNE 201 野生型 突變型 銀 長觸角芒 短觸角芒 GAME TH 48.5% (A) 基因重複 (D)終止密碼提前 灰身 紅眼 正常翅 19.5% 9% -黑身 朱砂眼殘翅 A 13.因為互換率與基因間距離有關,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 (A) 灰身/黑身與正常翅/殘翅間的互換率=(9+9.5)% 最高50%. (B) 透過試交實驗可以發現長觸角芒/短觸角芒與紅眼/棕眼的互換率為104.5% 人 (C) 互換率可計算的條件必須是同源染色體間,且在對稱的位置發生的互換 (D) 非同源染色體間的互換,也可以得出距離等於互換率 (E) 距離越遠互換率越大,但實驗觀察中發現且只能確認互換率最大為 50%以內的基因互換 情形 DNA染色体異常 37.5% BKEA. 4.如果發生非同源染色體對等位置的互換現象,可能會發生哪些個體遺傳的異常? (B) 基因缺失 A (E) 互換率最高 50% 紅眼 正常互換的現象 棕眼 BPX (C) 核苷酸的插入 DNA染色体異常 95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