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國文 高中

這題答案是什麼?為什麼?其他選項為什麼錯?

甲 僵屍在成為一種「長期存在」狀態後,只剩下食、色與攻擊等基本慾望。從精神分析來看這種 安排,饒有趣味:中國人認為是「魄」驅使僵屍作祟的,而「魄」是「物質性的靈魂」,它跟佛洛伊 德所說的「我」(id)有幾分類似,因為德文裡的id正有英文裡it的意思,是指心靈中「物質」 的成分;「魄」與「原我」同樣孕含了人的本能慾望:食、色與攻擊。而「原我」平日被壓在潛意識 的底層,就好像「魄體」(僵屍)白天躲在棺材裡或藏在深穴中;剋制僵屍的方法是「入其穴搖鈴」 或「掀走它的棺蓋」,精神分析治療法則是要「讓我進抵原我的巢穴」或「一無遮攔的表白」。這 種類似性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僵屍」可能是我們心中「惡魔」的化身之一。(王溢嘉<《子不語》中 的靈魂物語) 乙 袁枚在《子不語》的序中說:「文史外無以自娛,乃廣採游心駭耳之事,妄言妄聽,記而存之, (非有所感焉」,但我看他是大有所「惑」的,而這個「惑」是他所熟知的儒家思想無法為他「解」的。 佛洛伊德指出,靈魂信仰乃是來自人類對死亡的恐懼,認為人有不朽的靈魂,可以說是消除此 恐懼的一種「願望達成」。但更進一步看,靈魂信仰實在是在反映人類對死亡的「雙情態度」,人一 方面希望自己有不朽的靈魂,一方面在看到別人的靈魂出現時,卻又會產生莫名的恐懼。《子不語》 中的「靈魂物語」正生動地反映了這種「雙情態度」。這些「靈魂物語」,固然多少具備了「正人心、 寓勸懲」的功能,但它另有其他功能,鬼、僵屍、附身,前世等,更像是一種「挖掘人類心靈」的 工具,人類一直以這種工具來刺激神經,滿足他們對感覺的飢渴;同時宣洩他們黑暗心靈中的性與 攻擊慾望。這些題材實在是人類最原始的關注,誠如美國恐怖小說家巴克所言,在看這類恐怖故事 時,「當人們受到驚嚇或壓抑,當人們將眼睛移開,那一定是眼前存在著令他們難以負荷的東西,如 果這種東西令他們難以負荷,那一定是最重要的議題。」(王溢嘉《子不語》中的靈魂物語) 31. 依據甲、乙二文,關於作者的觀點,說明最適當的是:(單選題,2分) (A)作者認為袁枚自言「非有所感」乃是僅以「正人心,寓勸懲」的儒家思想詮釋 (B)作者認同佛洛伊德的觀點,認為靈魂信仰包含對不朽的渴望與正視死亡的威脅 (C)就心靈的角度而言,作者認為「雙情態度」同時滿足了成仙的渴求與宣洩慾望 (D)就故事的角度而言,作者認為恐怖的情節將使人心生恐懼,進而被迫自我檢視 第7回 第10頁 共12頁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國文 高中

第一張圖 是第二題不知道為什麼要選A 第二張圖 D選項怎麼得知的 第三張 不是問左邊嗎?為什麼這樣算?

範例 5 PHYSICS CENTER 富蘭克林為研究雷電現象,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 他將避雷針線路與接地線分開,並在分開處裝上帽形 的金屬鐘A與B,兩鐘之間另以絲線懸吊一個金屬小 球C,A鐘下方另以導線連接兩個很輕的金屬小球, 形成驗電器D。當避雷針上空附近的雲不帶電時,三 個小球均靜止下垂。依據以上所述,並假設驗電器周 圍的空氣不導電,試回答下列問題。【98.學科能力測 驗】 (1)當低空帶電的雲接近避雷針頂端時,下列有關小球 C的敘述,何者正確? B (A)小球會保持靜止下垂,不會擺動 (B)小球會在A與B間擺動,來回撞擊A與B (C)小球會先擺向A,撞到A後被A吸住,不再分離 B+++ 接地線 | (D)小球會先擺向B,撞到B後被B吸住,不再分離。 ● 徐晴嵐物 十八十 避雷鍋14 www 200 D 電器D的兩個小球原本靜止下垂,互相接觸。當避雷針因為帶有負電的接 近,而出現尖端放電時,下列有關驗電器上兩個小球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兩個小球會帶負電而分離,並保持張開,不相接觸 A. (B)兩個小球會帶正電而分離,並保持張開,不相接觸 (C)兩個小球會帶負電而分離,在張開後會再次下垂,並互相接觸 (D)兩個小球會帶正電而分離,在張開後會再次下垂,並互相接觸。 答案: THINKING MAKES PE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高中

要怎麼推得B選項的族群認同功能?

20 第5頁 共11頁 18-20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8-20題。 甲 乙 國文考科 「文」(甲骨文寫作文,會),即紋身,指人們在出生、成人、死喪之時舉 行的儀式。要聖化即將進入靈界之人,方法是在胸部加上紅色符號,其形狀就稱 作「文」。此一符號描畫的是生命象徵——心臟的形狀,心臟之形又常省略為像 「V」、「X」等。為求聖化而加上的紋身之美,也可以理解為人們內在德行的 象徵。因而,在稱呼神聖的祖靈時,用文祖、文考,頌美祖靈之德則稱作文德。 殷朝的王名中,有冠上文字的,如文丁。(改寫自白川靜《漢字百話》) 排灣族圖紋內涵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圖紋本身的圖案元素,其二是這些元 素的排列方式。前者在早期的研究文獻和目前的排灣族耆老身上都還能訪得,散 佚的主要是後者。圖紋有男女、社會階級之別,女孩子的手部圖紋會依年齡、是 否生過小孩,而有不同的圖紋排列方式,因此圖紋意義比男生的複雜。目前許多 年輕女孩紋在手背的圖案僅靠互相模仿,或只知有哪些基本圖案,而不知正確的 排列順序。男生多半是以百步蛇象徵祖靈,用來保佑自己,並表徵自己的社會地 位。對於圖紋本身的圖案元素,可以請部落耆老回憶,畫出圖紋來;對於圖紋 已經散失的部落,頭目或可召開會議,決定屬於該部落的社會階級圖紋。這可能 是頭目在復興傳統圖紋上應扮演的角色若要恢復紋身的傳統精神,年輕人得回 去將家族歷史弄清楚,以確認他的身份和階級,如貴族還是平民,確認好圖紋, 才執行紋身。紋身前,家族的人會拿出祖先骨灰的陶甕,跟祖靈報告,並邀請祖 靈來觀看。 臺灣做為南島語系族群的起源,語言和太平洋諸島嶼有相符之處,而紋身也 是。臺灣和其他國家的南島語族一樣,有深厚豐富的紋身文化,只可惜尚未被世 界看見。(改寫自阿桂<將族群歷史寫在身上〉) 18)依據甲、乙二文,對於紋身的相關敘述,最適當的是: (A)甲文指出紋身目的是為和祖靈有所區別 BY (B)乙文認為兼具儀式意義與族群認同功能 (C)甲文側重具體意義,乙文陳述抽象價值 (D)二文皆從審美功能論述紋身的時代意義

已解決 回答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