ノートテキスト
ページ1:
人口組成 名詞解釋: 封閉系統: 人口几乎由出生.死亡控制,移入/出影響甚小 開放系統:人口量同時受到出生、死亡、移入/出 Tex.7 地理大發現時的美洲→開放 日治時期後的台灣→封閉 移墾時代的台灣→開放 全球人口 → 封閉 環境負載力:环境系統能夠提供的資源以及承受干擾等的能力 →受①自然②人為③資源④生產技術 →「人口分布不均」亦反应环負(以亞洲因.北極 推力→①天災、战争、政治②环負過大(糧食) 拉力→ ①謀取經濟②就业机會 ☆中間障礙,會影響搬家的中間因素 <ex>清代渡台 推力:中国山多平原少,耕地不足、环境負載力低 拉力:大片土地未開發,資源丰富 中間障礙:渡台險惡、渡台禁令、仰掮客 人口倍時:人口數量增加1倍的時間(增加快速:短 扶幼比: 幼年壯年×100% 扶老比: 老年/壯年x100% 扶養比幼年+老年/壯年×100% 4 人口紅利:一時期內,出年下降,扶養幼年降少,勞動力相对丰富 8<50% 260%=負利 加飯
ページ2:
(7)出生&死亡 50 go 300 pot. 100 出生高.死亡高 高稳定 早期擴張 出生高,死亡「下降」出生「下降」,死亡低出生低死亡低死亡出生 晚期擴張 低稳定 負成長 0. -BG 老年 20%5 超高齡社會 15~64 壯年 14% 高齡社會 0~14 幼年 7% 高齡化社會 低金字塔 高金字塔(增長)笮高金字塔(增長)靜止金字塔(彈頭)縮減金字塔 ·震业社會 開始有人口紅利 開始進入高齡化 ·战爭疾病 医療進步 .經濟成長 已開發 ·震业提升 出生減少 生育子女數>人口替代 7 水準 歷史
ページ3:
聚落、交通、区域 聚落 -鄉村→具有血緣or地緣 → 受生活資源、資源取得便利性影響⇒產业活動 → 產业活动,一級為主 -都市 →產业活动、二、三級. + 不同天際線塑造不同的都市, @各國針对城鄉劃分無統一標準。 聚落系統 (若干城鄉組合) 世界人口數差異大,實際都市範圍和行政区界線不吻合 .長連線,擴大既有連結範圍) 一節奌:起奌終美.転運美 支線(区域內部連接) 腹地: 机能 節美和四周地区最強. 大節奌:連線多,易達性高、腹地大 發展出供需关系.. 幹線(連接区域) <2 ·長程:空/水運 ④ 連線等級 聚落系統發展. 中程:高速公路、铁路. 革新後 收斂 時空收斂 交通革新 (新交通方式出現, 時空輻射 原有工具改善, 革新前 輻射 運量、速度、#由
ページ4:
都市 工業化帶動都東化(人口由鄉村往都市移動的動態過程) @都市化程度為分析國家經濟發展的指標 ② 都市化程度: 都市人口數 總人口數 @假性都市化 鄉村推力過大,雖都市就业机会有限,人口仍往都市集中 都市化現象: 重 運 (近似封閉)人口以社會增加為主的成長! > 都市人口成長率>全國人口成長率 ④都市成長: 內部的自然增加較顯著 > 都市人口成長率≤全國人口成長率. @都市擴張 「交通革新」提高都市↔鄉村、都市的易達性. (城市成長,土地不夠,會用“垂直擴張") ☆ Progress (i交華&都) 歷史 W 農业用地→住宅、工业用地→ 農工混合帶(農业+勞力密集工业) 都會区 → 大都會帶. 半都市化地区. ④中心商业区(CBD) 易達性最↑,#个、聚集獲利强、競租強的高級零售、服務业. → 区位租=利潤 -> 競租曲線=呈現利潤高低的競爭. > 交通路線交會結奌:地價亦高
ページ5:
都更 ④ 建蔽率(平面): 建物投影A 基地A X100% 容積 建蔽 ④容積率(高度): 樓地板總A -x100% 基地A @都更方式: 重建:加入公共設施、重新調整土地使用方式or強度提升品質. 整建維護:改進or強化管理方式 轉型 ②都市机能:以居民就业結構為指標 @ 区位商數(LQ) = (eile)/(EilE) → LQ越大,行业机能越顯著 <建蔽、容積例子> ④增擴“綠地面積”未蓋建築 > 降低建蔽 + 增加容積 ) )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ล็อกอินเพื่อ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สมุดโน้ตแนะนำ
News
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