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High
All
化學

高一化學

หนังสือเรียน: 翰林 基礎化學(一)

4

360

0

Su

Su

Senior High All

物質的狀態變化和原子的基本結構

ノートテキスト

ページ1:

單元3 物質的狀態變化相變
一、物質的三態
狀態 | 固態(5) 液態())氣態(9)
形狀
壓縮性
固定 固定 不固定一
固定 不固定 不固定
的體積取決
於容器大小
☆H20例外
粒子間距 0.
→因
Dok<D
粒子間作用力因
A-DAV
①
粒子排列整齊 鬆散 混亂 VKV4
熔化时,Mx”
1.
反比
二、三態變化
H2O(9)>H2O(5)→H2D(3)
臨界
四、物質的三相關
(1)P↑sm.p↓
凝
疑結
壓力
小水的三相圖
TOPET
熔化
固態
0.0006-
液態
A
凝固
吸熱△HD
5+1-9
放熱△HKO
00.01 10037.
C:正常熔點
D:正常沸點
A:三相點(5.2.g共存)
B:臨界點
臨界
溫度
PT.b.pt
(2)當固態物質熔化成液態時,
→T(℃)
2、CO2的三相圖(一般物質)
√變↓(定T,PM)
D變↑(M=DXV)
(D水D水)
1
X
反比
汽化|發生溫度|發生位置
P
蒸發 任何T 液體表面
(atm)
S
沸騰 B.P 液體表面+内部
g
三、物質的加熱曲線圖
T(°c)
☆有加熱不一定有可
☆同一物質在同一質量
B.P
λ+9
△H:g>82S
mip
OH-M-SIST OH-M-SINT
求H⇒莫耳熔化熱
↓
時間
求△H=>莫耳汽化
(1) PT, m.p
PTbPT
(2)固態物質熔化成液態時
V變↑(定TP)
Too) D✓ (M = DxV)
D變↓(^=DV)
D@2D液

ページ2:

單元5原子的基本結構
一、原子結構的發展史
原子→電子→原子核→質子→中子
(道耳頓) (湯森) (拉塞福)(拉塞福)(查兌克)
電子的發現
(1)發現者:湯森
(2)實驗:陰極射線實驗
實驗結果
意義
放障礙物於管內
形成陰影
陰極射線為直牌前准
放小風車於管內
小風車會轉動
陰極射線為粒子流
管外加磁場 陰極射線會偏折 陰極射線為
管外加電場 偏向正極
帶負電的粒子流
☆(3)無論陰極射線材料為何,實驗結果不變
e(電)
(4)荷質比: =1676x10盒/公斤
m(質量)
西瓜
西瓜籽
(5)提出西瓜原子模型:原子為一帶正電球體,帶負電的電子均匀分布於内
2、油滴實驗
Imolee=6.02x1023x1,602x10=96500(庫侖)=1F.
(1)實驗者:密立坎
(法拉第)
(2)實驗結果:測出1個e=1602x10"(庫侖)→基本電荷
(3)所有電荷應為基本電荷“整數倍”
othe - 9.11x 1031 (kg)
(4)結合高+油滴實驗⇒可求出個e的質量
m = 1.76x10", 1.602x10719
m
-=1.76x10",m=9.11x10"(kg)

ページ3:

No.
3、原子核的發現
(1)發現者:拉塞福 帶電的粒子(He).
(2)實驗:X粒子散射實驗(x粒子撞金)
(3)實驗結果: 大部分人粒子直接穿
過
少部分人粒子發生偏折
#極少部分粒子發生反彈
原子中心應有一帶電
的原子核,且佔原子
大部分質量,體積極小
(4)提出原子行星模型:①電子繞著原子核運轉
斤斤
火質子的發現
(1)發現者:拉塞福
②原子直徑=10m=1埃(A)
原子核直徑=101~10m
(2)實驗:X粒子撞氣的原子核
(3)反應式:芝He+N→20+H(IP)
5、中子的發現
(1)發現者:查克史
質子
(2)實驗:又粒子撞皮的原子核
(3)反應式:9H6+780→17C+2
質量:中子>質子>電子
中子

ページ4:

單元7八隅體法則與路易斯結構式
、物質的作用力
1分子間作用力
(1)分子和分子的吸引力
(2)種類 凡得瓦力
•氫鏈
(3)Ex:H2O (H2O
→ 分子間作用力
☆形成化學金建:放熱
☆破壞化學鍵:吸熱
2、分子內作用力(化學鍵)
(1)原子和原子間的吸引力
→失去得到è
(2)種類(離子鍵(金屬+非金屬)
²共價鍵(非金+非金)
ANHY
大小(金屬鍵(金屬) (金安根離子)
(3)Ex:O→共價鍵
H H
3、分子間作用力的強度
遠小於化學鍵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ยังไม่มี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