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數學 國中

請問為什麼不是100+4n(畫線處)🥲

~25題 為保護水源地,減少水土流失,某縣 政府決定自2014年起對原有的荒地 進行「綠化造林」,且規定之後每年 的造林面積均比前一年固定增加相 同大小的面積;但由於自然災害、人 為因素等的影響,每年都有相同面積 大小的新荒地產生。表(一)為 2015、 2016、2017三年的造林面積與造林後 荒地面積的資料。假設荒地全部都種植樹木後,就不再形成新的荒地,且 「造林後年底荒地的實際面積=荒地面積+新增荒地面積每年造林面積」 。 表(一)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每年造林的面積(公畝) 100 140 180 造林後年底荒地的實際面積(公畝) 2520 2400 2240 B 24. 西元2018年底時造林後荒地的實際面積為多少公畝? (A) 2000 (B) 2040 (C) 2080 (D) 2120 24. 測驗重點:能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應用 試題解析:2016年底荒地的實際面積=2520+新增荒地面積-140=2400 ⇒ 新增荒地面積=2400+140-2520=20(每年固定增加) 由表可知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多造林140-100=40公畝 則2018年植180+40=220公畝 ∴2018年底造林後的荒地面積=2240+20-220=2040公畝 故選(B) C25. 依此規則,到西元哪一年時剛好可以將全縣所有的荒地全部種植樹木? 25. 測驗重點:能理解等差級數的應用 試題解析:設從2015年經過年後剛好將所有的荒地全部種植樹木 (A) 2022 (B) 2023 (C) 2024 (D) 2025 23.測驗重點:能理解線型函數的應用 2520+20n-(140+180+220+ ·十第2項)=0 2520+20n- n[2×140+(n-1)×40] 2 -=0 n²+5n-126=0,(n-9)(n+14)=0,n=9或-14(不合) 2015+9=2024,故選(C) 試題解析:A方案:設通過(0,0)與(1000,150)的直線為y=ax+b

待回答 回答數: 0
公民與社會 高中

請教這題謝謝各位

三、素養長文題組(第16~20題每題4分,第21題非選題10分,共30分) 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號召近5萬人夜宿街頭要求政府立法抑止妙房,爭取居住正義,時隔 20 年,青年世代卻須支付更高價格才能解決居住需求,這樣的社會不正義再度爆發2014年「單運」,促成 「政府興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及2017年《住宅法》的修正,賦予各縣市政府興建社會住宅的法源,透 過收入門檻及租金補貼等措施,保障社會或經濟上處境不利群體的居住權益。2020年報載北市社會住 宅月租4萬元仍現搶租潮,引發社會對於「合宜租金」的熱議。(甲)有些人主張:住宅政策的實施, 的確應考慮個人差異性,但社會住宅運用全民稅金興建,若限定過多戶數特別照顧社會經濟處境不利群 體,其實也對其他民眾不公平。 自2011 年便長期關注《住宅法》立法發展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OURs 都市改革組織等(乙)民間 團體則批評,社會住宅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中低收入者的居住困境,如果只是變相由政府興建,市價出 租、一般民眾入住,就跟當初《住宅法》的立法精神背道而馳。民間團體雖肯定行政院 2021 年提案再 度修法規範合理租金,但針對社會住宅地價稅及房屋稅減免未能全國免徵、住宅空置及住宅補貼效益等 資訊揭露未能入法等缺失,未來將持續與朝野立委協商修法,督促蔡總統實現「8年20萬戶社會住宅」 的政治承諾。NO 16.閱讀上文可知,我國2011年訂定《住宅法》期以解決民眾居住問題後,陸續又在2017、2021 年多次修正調整該法規。針對(甲)、(乙)劃線部分文字,以及上文相關敘述,下列說明何者 較適當? (A)甲的說法強調分配正義,認為國家資源不應過度照顧弱勢 (B)乙的說法強調匡正正義,批評政策已侵害民眾的居住權益 (C)政府短期內多次調整政策有違法律安定性,不符正當程序 (D)政策不符民眾期待也難以滿足社會需求,有違法治國原則

待回答 回答數: 0
公民與社會 高中

想問第15題,謝謝🥺

A p 15-16 為題組 下圖為調查 1992年至2014年間臺灣民眾國家認同之變化的結果,請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一臺灣人 1996年,李 登輝當選首 49.3% 任民選總統 25.5%) (17.690 10.5500 - 7. 1994 1992 24.196- 44.19% 36.9% 1998 2000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1996 第四節 公民與國家 ...... - 無反應 2000年,陳水 扁當選總統, 首次政黨輪替 10 2006 48.4% 43.1% 2008年 馬英九當選總統 2010 2008 2002 2004 2003 2005 2006 2009 4R 產生壓迫(1)中共長期以來在國際社會上對臺灣的無情打壓。 (A)乙 (B)乙丙 (C)乙丁 2011 160.6% 2014年 九合一大選 國民黨慘敗 32.5% (3.50 2012-2014 2012 2013 12.5% 81 15.下列哪些應為早期(1992 年)臺灣民眾認同分歧的原因? 1946年制定的《憲法》入 夠完備,導致國人認知分歧(乙)國共內戰後,國民黨政府退居臺灣,中共宣布組成中華 民共和國,導致存在兩個中國丙 1949 年政府遷臺,強調中國意識,對本土語言、文化 可能的因素? (A)中華民國政府實際上所管轄的地區僅包含《憲法增修條文》中所稱之自由地區 (B)中華人民共和國強調臺灣是其不可分割的領土之一 (C)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持續在國際社會上打壓我國 (D)中華民國在國際組織上多使用中華臺北為加入名稱 (B)國家主權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依據國際協定進行調整 (C)在國家對外主權獲得承認的情況下,能與他國進行外交關係 日 (D)丙丁 16之所以產生上圖中分歧日益擴大的兩個選項可以歸因於許多因素,下列哪一個「不」是 巨 18 结果 30 17. 2015 年時 196 個國家在巴黎簽署了《巴黎協定》,簽署國同意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攝 氏2度以下,並且致力追求不超過攝氏1.5 度。富裕國家將提供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 20页2派分歧原因” - 支付大筆費用以改用乾淨能源資源,並且加強防範措施來抵抗氣候變遷的衝擊。在 2020 年之前,簽署國每年會投入 1,000 億美元以實現協定的目標。請問關於這類國際 定與國家主權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多選】 (A)國際協定的效力取代了國家對內主權

待回答 回答數: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