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數學 高中

求解此題(多選、單選,不知解答為何者) [指對數]

2. 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Malthus),認為人口增長的速度永遠比糧食供應的速度快,若不加以 限制,則當人口擴張到生活資源只能維持生存的極限時,將出現飢荒、戰爭和疾病。因此唯 有避孕、災難和自我抑制能避免人口增長過度。此外人類的貧困是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並 非由於社會制度的缺陷所致。馬爾薩斯提出下述人口成長模型:「人口的成長率與總人口數 成正比。」 令P(t) 表示時間t的人口數,且Po為t=0時的人口數,則依馬爾薩斯人口成長模型可預測 人口為 P(t)=Poxel(t-b)。(e≈2.72) 1.(多選題) 若附表為臺灣每十年的人口總數,請選出正確的選項。(其中 1 ~ 00318 17 ~ 00310) , 8 年代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90年 2000年 人口總數 800 萬人 1100萬 1500萬 2000萬 2200 萬 (A) 若以1950年與1960年的人口總數,則依據馬爾薩斯人口理論, 可推出入為0.0318 (B) 若以1960年與1970年的人口總數,則依據馬爾薩斯人口理論, 可推出入亦為 0.0318 (C) 若以1950年與1960年的人口總數,則依據馬爾薩斯人口理論, 在1970年人口少於1500萬人 (D) 若以1950年與1960年的人口總數,則依據馬爾薩斯人口理論, 在1970年人口多於1500萬人 (E) 若以1990 年與2000年的人口總數,則依據馬爾薩斯人口理論, 在2020年人口應為2400萬人 2.(非選題) 現在估計世界在1804年左右突破10億人。隨後過了123年於1927年突破20億緊接著在 1960年突破30億大關,這期間僅過了33年,而且中間還發生重大戰爭。由此可知世界人口 可能因為戰爭、糧食、土地而減少,但增加的幅度則不會因這些因素而停滯,也就是說總人 口每增加10億人,所花的時間愈來愈少。下表為各年代的世界人口總數。 年代 1804年 1927年 1960年 1974年 1987年 1999年 2012年 2017年 世界 10億 20億 30億 40億 50億 60億 人口總數 70億 75億 依總人口趨勢看來,世界人口增長逐漸放緩。但由於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例如出生率變 化、潛在的戰爭等等),未來世界究竟會有多少人變得較難預測。不同的統計方法總獲得截 然不同的結果。以2050年的人口預測為例,當前不同預測機構得出的結論是介於 75 億至 105 億之間;聯合國在2009年曾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1.5億,然而這一數字在 2013 年被上調到96億,並在2017年被進一步上調到98億。 試利用 1999 年與2012年的世界人口總數,依據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算出2051年世界總人 口數。(億位以下無條件捨去)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地科:請問這題如何判斷“只有壓縮波而沒有剪切波”?

很速度驟 (E)約在Y深處,由於物質 物理狀態變化,再出現S波傳遞 ◎18~19題為題組: 除了地下岩層斷裂之外,火山活動、地下空洞塌陷、大型山崩、大塊隕石墜落、核彈試爆等,也都會造成地震,然 而最近臺灣科學家發現,還有另外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地震成因。理論上1999年921大地震後,車籠埔斷層累積的 應力應該已經全部釋放,短期內不會再引發地震,可是數年後地震學家卻在斷層下方一千多公尺深處,測到了很多 次芮氏規模小於1.5的極微小地震,而且這些極微小地震都只產生壓縮波,而沒有剪切波。地震學家立刻聯想到核彈 試爆的地震波,爆炸衝擊會壓縮四周物質,壓縮波從一點向四面八方傳出,沒有剪切破裂。 但如何才會在特定深度,引起無數次像微小爆炸一樣的地震?由於這些特殊的震源大部分都位於含水量相當高、以 砂岩與頁岩為主的桂竹林層內,地震學家推論1999年車籠埔斷層錯動時,強大的作用力把斷層面磨成極細的不透水 斷層泥,阻礙地下水流動,使該處液壓不斷累積,最後將積水區周圍的岩石瞬間撐裂出2~5公分的裂縫,引發只有 壓縮波而沒有剪切波的極微小地震,這項推論是這種地震最有可能的解釋,研究已發表在2012年7月27日的《科 學》(Science)。(參考來源:地下水壓造成的極微小地震。科學人期刊:2012/10/05) 2-2

待回答 回答數: 0
社會 國中

社會拯救大作戰 4A++1B++敗在社會了。 太多題的話可以密我哀居解答嗎。。。

4.9 3.8 1.7 流情況可能最為嚴 重? 人口增加率(%) 4.7 9.5 8.5 1.8 71 -12 (A)新竹橫山 (B)彰化埤頭 (C)臺南麻豆 (D)花蓮玉里 D 28. 臺灣島位居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接處,此兩大板塊擠壓時,使臺灣大 部分地區的地殼逐漸上升。下列哪種地形演育「最適合」作為此一事實的證據? (A)金門大陸島的形成 (C) 基隆岬灣海岸的構成 (B) 外傘頂洲面積的縮減 (D) 墾丁珊瑚礁台地的生成 29. 非洲豬瘟(ASF)自1921年於肯亞爆發病例之後,開始透過豬肉產品的國際貿易向各 國傳播,傳播路線整理如圖(十五)。根據傳播路線與年代,其傳播過程最可能具有下 列哪項特性? C 肯亞(1921年) 葡萄牙(1957年)→西班牙(1960年) 古巴(1971年)→義大 利(1978年)→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俄羅斯西部(2007年)→烏克蘭 (2012年)→白俄羅斯(2013年)→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2014 年)→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2015年)→摩爾多瓦(2016年)→ 俄羅斯東部(2017年)→中國(2018年) 圖(十五) (A) 1920年以後,傳播範圍僅限於非、歐、亞三個大洲 (B)1950年以後,傳播範圍由乾燥氣候擴展到溼潤氣候 (C)2000年以後,傳播速度因貿易關係往來密切而加快 (D)2015年以後,傳播速度受高山阻隔影響而變得緩慢 8*16*N 6 (107904-S) 請翻頁繼續作答

待回答 回答數: 0
自然 國中

可以幫我對答案嗎

理化科第 次復習考 全 單選題:每題3分,共60分 (A)加熱液體時,在公液體的器皿下使用陶瓷纖維網 的目的為何? (使器皿可以均匀受热 B使然血運因不易翻倒 C性器可集中火力受熱 使器内的極品可以混合均匀 02.胖虎以同一直尺多次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並將 測量結果記錄如下表所示,試問該鉛筆的長度應記 為多少公分? 測量次數 一 二 = E 測量結果 12.5 12.3 10.6 A 12.62 B 12.65 0124 (①) 12.41 A 03.動宇用直尺測得理化課本的長度為25.80公分,則 他用的直尺最小刻度為何? (A) 10 cm Blcm (0)1 mm D. 0.1 mm B)4.下表為小夫整理的甲、乙兩項使用酒精燈加熱試管 時的注意事項及其應對原因,請問兩者是否合理? 甲加熱試管時,試管口不可對以免產生噴烤 加熱试管時,應使試管傾料以增加受熱面積 (A兩者皆合理 我兩者皆不合理 平合理,乙不合理 甲不合理,乙合理 (B) 3.甲物體在高山上測得的質量和乙物體在平地上測得 的質量相同,則甲和乙放在同一地點時,測得的質 量何者較大? (AFP (BZ (C一樣大 D無法確定 (C)6.欲將試管夾住,置於酒精燈上加熱,需使用下列何 種用具最恰當? (A) (B B p) 7.在一個已就零的上 天平左側與右側 五 t 10.6 15.7 15.7 12.5 12.3 12.45 (04-10°mm (34×102mm ,名放置一個質量 與規格完全相同的 量筒。左側量筒內 裝有液體甲,右側 量筒內裝有密度為 1.2g/cm²的液體。 乙,如右圖所示,此時天平指針靜止在中央,則液 1-2×50=60 體甲的密度為多少 g/cm'? (A) 0.96 (3) 1.20 (04×10 cm (D4×102m (C)1.25 (D)) 1.50 (C)8.右圖為附有比例尺的新冠病市示意圖 ,則運用此比例尺推算,圖中的新冠 病毒實際長度約為何? (1am-10"m) 0=15 90 40 RIN 液體乙 1pm COM AUR B (1-1) AVM 3 6 22 姓宣 (A)9小玉利用排水法測量塑膠球與金屬塊的體積,步認 如下: 一、取適當大小的單間,在麗筒中裝入水,記錄水 面位置刻度 X, mL。 二、將塑膠球放入量筒中,塑膠球會浮在水面上, 記錄水面位置刻度 X: mL。 三、以細繩的兩端分別綁住塑膠球及金屬塊(塑膠 球在上方),將兩者放入量筒中,待兩者完全 沉入水面下,記錄水面位置刻度 XymL。 四、解開綁住塑膠球的細繩,塑膠球會上浮,待水 面靜止後,記錄水面位置刻度 X mL。 已知在實驗步驟中,量筒內水的體積不改變,且細 繩的體積可忽略不計,則金屬塊的體積應為多少 cm'? (A) X₁-X₂ CX-X-X 210. 如右圖所示,甲、乙兩個組 織均勻的實心球體,置於已 歸零的天平左右兩秤盤中, 此時天平保持平衡,則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B) X-Xz D X₁-X₂-X₁ )和體積(V)的關係圖如右,則簽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三物體同質量時,體積為 甲 (A)甲的密度大於乙 (B)甲的質量小於乙 (C)甲的體積等於乙 D甲、乙為同一種物質 II.以同一直尺測量筆記本的長度5次,所得結果依次 為 17.82 cm、17.81cm、17.83.cm、17.08.cm 及 17.89 cm,請問筆記本的長度應記為多少公分? B 17.69 cm ( 17.68.cm (C) 17.83 cm (D) 17.84 cm ) 12. 甲、乙、丙三種固體,其質量(M (C) 1000 (D) 1086 (A)14.右表為A、B 兩固體 的密度與體積,將A 百A 炳 2012年 (B)三物體同質量時,密度為D>Dz>D- (C)三物體同體積時,質量為M<M.M. 固體 (D)三物體同體積時,密度為DDD B)13.小文在容量為1000 cm 的寶特瓶中裝水,並且放 入冷凍庫內,隔天再將完全結冰的寶特瓶取出,若 NB 分別放在已歸零。 A B 的上皿天平左、右兩 乙 不想讓瓶子撐裂變形,則小文最多只能在瓶中裝多 少L的水?(已知水的密度為1g/cm,冰的密 度為0.92 g/cm') (A) 860 (B) 920 40 丙 0.75 1.2 密度 (g/cm)(cm') 40.0 25.0 秤盤中,達平衡時天平的指針將會指向何方? (中央“0”刻度處 (B)在“0”刻度的左方 (C)在“0”刻度的右方 (D)無法判斷 (A),今有兩正立方體鐵塊,質量各為9毫克和9公斤, 則此兩鐵塊的邊長比為何? (A)1:10 (B)1:100 (C) 1:1000 (D) 1:10000 【背面尚有試題】

待回答 回答數: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