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化學 高中

請問這兩小題該怎麼解?謝謝🙏

綜合題 16. 有一已磨成粉末的混合物試樣,是由下列六種物質中的數種等量組成: (A) NaCl (B) KCl(C) CaCl(D) CuSO,(無水) (E) NazSO(F) NaCO3 為了要確定該粉末試樣的成分,謝同學先查了資料後,自己研擬了一個檢驗粉未試樣的 流程圖,並請張老師指導。張老師認為整個實驗都相當安全,基於鼓勵學生多做「探究 學習」 , 同意謝同學在化學實驗室中進行實驗,並要求謝同學確實記錄實驗過程,並檢 討每一實驗的必要性。以下是報告的一部分: 實驗一:用燒杯取粉末試樣約2.00克,加蒸餾水約100毫升,攪拌後形成無色的透明溶 液X。 實驗二:在溶液X中加入鹽酸,則見在溶液中陸續產生氣泡,至溶液不再冒氣泡,溶液 仍為無色透明(貼上標籤Y) 實驗三:在無色透明的溶液Y中,滴 滴入 BaCl溶液,即見白色沉澱。 實驗四:繼續滴加 BaCl溶液,至白色沉澱不再產生後,過濾分離出白色沉澱,得到透 明的無色濾液Z。 實驗五:在濾液Z中,滴入AgNO,溶液,則見白色沉澱,加入稀硝酸,沉澱不溶解。 張老師於詳讀實驗報告後,給謝同學些許的提示: ①硫酸根(SO2)會與Pb2+、Ba㎡+、Sr2+、Ca²+等陽離子形成沉澱物。 ②碳酸根(CO)會與除IA族陽離子之外的陽離子,形成沉澱物。 則根據上述報告, (1)原粉末中,一定沒有哪兩種物質?(從(A)-(F)中選2項) 及XD (2)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哪兩種物質?(從(A)-(F)中選2項) ESF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化學 高中

問20題!! 求各位大神解惑

類別:116-118 科目名稱:化學 林園市立內壢高級中學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定期考查试卷 科目代號:12 座號: 781 17-18 All 88 字面的兩個恒圈中有一個為水,另一個則為二氧化破,請先判斷後,再回答下列問題: P 力 00.. (stem) 1 14.V 73 九 (46) $2 -78-57 17.下關茶花何者正確? (A)乾冰熔化時,體積會有膨脹的現象 溫度(℃) (B)增加壓力會使液態二氧化碳沸點上升、熔點下降 B 溫度(°C) (C) E點為二氧化碳的三相點,在此點可觀察到固、液、氣三態共存 (2)F點為二氧化碳的臨界點,當溫度、壓力大於此點時可成為超臨界流體 (E) 常溫(25°C)、常壓(1atm)下,對二氧化碳氣體加壓至70 atm可得到乾冰 下列關於水相圖的敘述,何者正確? (A)當溫度大於-57℃、壓力大於5.2 atm時,即可成為H2O(aq) -18 (B)若壓力愈大,液態水存在的溫度範圍愈大 (C) 由圖可知在高山上烹煮食物能較快煮熟 (D)若壓力升高,水的凝固點、沸點上升 19~20為題組題 (E) 由A點至B點體積會膨脹,是因粒子數變多 層析是分離混合物的一種簡便方法。其中以薄層層析(TLC)矽膠片作為固定相者,稱為薄層層析法。常見操作 步驟如下圖;首先用鉛筆在TLC片上,距上、下綠適當距離處(約0.5公分)各劃一條細線,然後用毛細管 點好樣品後,再放入裝有適當展開液之展開槽中進行分離。實驗結束後,科學家們常會使用比移植(Rf值, retention factor value)進行結果分析,它的計算方式是利用各呈色點的中心位置移動距離為分子,展開劑移動 距離為分母所得到的一個比值。Rf值為該化合物於此展開劑的特性,可藉此與他人比較、判斷物質的種類。 Solvent front B 19. 下列有關於此實驗操作流程的敘述,何者正確? 7.2 8.4 乙 (A) 滴到 TLC片起始線上的液滴大小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B) 若使用易揮發溶劑進行層析,需準備一密閉式容器,以免溶劑揮發影響實驗結果 (C)待物質甲移至所設定的終點線後即可將TLC片取出並記錄時間 (D) 點樣前劃線的筆改為水性原子筆,可使跑片後的結果更加清晰 (E) 點樣時,應使用毛細管點在起始線下方,不可高於起始線 20. 根據上述文章與實驗結果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此混合物是由甲、乙兩種純物質所構成 C (B)物質乙的R值約為0.17,代表其與展開劑溶解度較差 (C)物質甲的Rf值約為0.42,此值不會因展開劑移動距離而改變 (D) TLC 片是藉由毛細現象將燒杯內的展開劑吸附至濾紙上方 Baseline 11.4 選 手 (E) 層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物質之沸點不同而分離 二、多選題(每題4分,共40分,錯1個選項得2.4分,錯2個選項得0.8分,錯3個選項以上及未作答者得 21. 下列哪些物質在常溫常壓下加熱時會發生昇華的現象? (A) 汞(B)碘(C) 乾冰 (D) 萘丸(E) 碳酸鈣, -1.6 2019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