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孔孟 黃仁宇
在儒家的傳統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既有大成至聖,則有亞聖。既有《論語》,則
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史記》說:「孟子
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今人馮友蘭,也把孔子比做蘇格拉底,孟子卻可以比做柏拉圖。
但是我們仔細比較他們,卻也發現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顯的,《論語》中所敘述的
孔子,有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不如孟子凡事緊張。所以大成至聖能夠以「(甲)」的
風格,避免「(乙)」的態度去保持他的優閒。孔子令門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讚
許。而曾皙所說的,大致等於我們今天的郊遊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retax
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 詠而歸」。 與這種態度截然相對的是孟子
「(丙) 」的主張。孔子還說飯菜不做好,這樣不吃那樣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
式。孟子卻毫不忌諱地提出「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而且「老羸
轉乎溝壑壯者散之四方」等辭句也經常出現在他的嘴中。
孔子對「禮」非常尊重。孔子雖然稱讚管仲對國事有貢獻,但仍毫不遲疑地攻擊他
器用排場超過人臣的限度。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徒,他死時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卻
根據「禮」的原則反對顏淵厚葬;又因為「禮」的需要,孔子見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
高興。孔子雖不值陽貨的為人,但為了禮尚往來,他仍想趁著陽貨不在家的時候去回拜
他。孟子就沒有這樣的耐性。齊宣王稱病,他也稱病。他見了梁襄王,出來就說:「望之
不似人君。」魯平公沒有來拜訪他,他也不去見魯平公。他對各國國君的贈儀,或受或
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齊國的吊喪正使,出使滕國,卻始終不對副使談及出使一事。
(節錄)
登向) 突變基
1.本文以孔子與孟子並提討論,最先揭示的重點為何?艾丽交愛蓬排或等
A
(A)孔、孟學說與實踐的同中存異
C
(B)孔、孟學說與實踐的異中有同
(C)確立孔、孟並提討論的合宜性
(D)孔、孟「禮」學觀點的一致性
2. 引文末段論及孔子和孟子對於「禮」的不同態度,下列說明最恰當的選項是:
(A)孔子重視「禮」的程度高於孟子
(B)孔子看待「禮」的觀點較具變通
(C)孟子看待「禮」的施行因人制宜
(D)孟子重視「禮」的實踐就事論事
我
C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