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地球科學 高中

請問23題為甚麼不是花剛岩 不是陸跟陸聚合嗎 要怎麼區分ㄚ

-do 三、混合題(每題4分,共12分) ◎火山和斷層活動都會引發地震,而臺北附近兩者兼具。臺灣北部最大的火山就是大屯火山和七星 山,科學家在此處設立小型地震觀測網進行微震觀測。由觀測資料分析,火山地震的基本特徵是 震源淺、規模不大且常為群震發生,震央會集中於火山及其附近。在大屯火山觀測到的地震可分 成四種: (1)一般構造地震:與斷層地震同,有P波、S波,震源深度不到5公里,是密集的微震 (2) 單頻率的「水滴型震波」:無法辨別P波和S波,這些地震訊號的產生原因,最可能是由岩層 裂縫中液態或氣態物質共振所引起 (3)多頻率的「螺絲釘型震波」:時間長達數十秒,可能代表該火山活躍性很強 (4) 高頻火山地震訊號:持續十多分鐘且有強烈和連續性的爆發,通常出現在岩漿庫的附近 一般地震波 水滴狀地震波 螺絲釘狀地震波 ith huk IN (a) 50510 振幅 一般地震波 2 4 6 時間(秒) 一般 地震波頻譜 (b) 2 振 0 水滴狀 幅 地震波 -28 螺絲釘狀地震波 0 2 4 6 8 10 0 10 20 30 40 時間(秒) 時間(秒) 10F 158 8. 螺絲釘狀 水滴狀 108 地震波頻譜 地震波頻譜 幅 5 2 3 4 頻率(Hz) 2 468 振幅 振幅 10 20 30 頻率(Hz) 頻率(Hz) 10 12 資料參考:「大屯火山觀測站」網頁: http://tec.earth.sinica.edu.tw/TVO/free.php?link=obrwork/microseismic 2 √ (2) 由上文所述可知,在火山活動區域,也會有斷層活動,請問火山造成的地震與一般斷層的地震有 何差異? (A)一般地震波搖晃時間比較長 (C)火山只有在噴發前才會有地震 (B)火山地震可能會有無法辨別P波和S波的地震 (D)火山地震通常規模大且震源深 (E)一般地震比火山地震更常會有群震 智口 -4. 振幅 22. 除了看震波,地震也能「聽聲音」,關鍵在於地震發出的頻率,在大屯火山觀測到的地震,發出 的頻率各有不同,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一般地震有多種頻率,每種強弱不一 (C)螺絲釘狀的地震波頻率有多種 (B)水滴型地震波的頻率是單頻特別強 (D)持續時間最長的是高頻地震訊號 (E)這些地震頻率人類耳朵(20~2萬Hz)都能聽到 智 〔 臺灣北部會有火山活動的主要原因,是此區的板塊運動屬於何種類型的邊界?若大屯火山噴發, 岩漿冷卻後主要形成何種岩石? 图 聚合型,花安山岩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嗨學霸們我想問這題的a選項,我覺得這張圖,蠻好的呈現臺灣本島及琉球火山島弧的成因?

第1頁 共17頁 請記得在答題卷簽名欄位以五檔黃金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72分) 說明:第1題至第 36 題,含單選題及多選題,每題2分。 c 1. 板塊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火山活動和地震,也可以改變地貌,生成山脈、裂谷、海 洋……等。圖(1)為兩板塊相對運動的示意圖,對於此圖的科學判讀與應用,下列何者 較為合理? 可能用分 (甲)板塊 弧 (乙)板塊 图 海洋地殼 圖大陸地殼 圖(1) 可解釋臺灣本島及琉球火山島弧生成的原因 真和海溝分布狀況,可解釋(甲)板塊受張力逆衝至(乙)板塊之上 體和海溝分布狀況,可解釋(乙)板塊受壓力隱沒至(甲)板塊之下 國及海洋分布狀況,可解釋(甲)、(乙)兩板塊受張力作用運動 ·海洋及火山島弧分布狀況,可解釋(甲)、(乙)兩板塊受剪力錯動 2. 科學家可利用地震波的變化將地球進行分層並分析內部構造,例如:密度相同但因物 *化(處不明原因)而造成波速變慢的區域,命名為低速帶。圖(2)與圖(3)分別是 【及密度隨深度變化的剖面資訊。若月球也如地球以相同邏輯藉由不 港鐵證分為共殼、月曲、月核三層,關於月球內部分層的敘述,下列何者較恰當? 流速(m/s)或密度(g/cm) 波速(km/s)或密度(g/cm²)

待回答 回答數: 0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