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國文 國中

想要問一下 30、40、41 的原因

A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30~31題: 〈張翰帖〉不是書信,是從《晉書‧文苑傳》的張翰傳記中抄錄的文字,是嚴 肅性的史傳,因此歐陽詢的用筆端正嚴格到有些拘謹,已經不是南朝美學的從容自 由了。 〈張翰帖〉一開始介紹張翰「善屬文,縱任不拘」 下面就是與顧榮的對話,結 尾兩行是最美的句子:「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一向端 正嚴肅的歐陽詢,似乎寫到這樣的句子,也禁不住筆法飛動飄逸了起來。 宋徽宗曾經評論〈張翰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高宗也曾經評判過歐陽 詢的書法:「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廷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猛銳長 驅」、「四面削成」、「險勁」 「剛勁」都可以在〈張翰帖〉的用筆看出。 特意從《晉書.張翰傳》裡抄出這一段文字,歐陽詢與許多初唐文人一樣,流露 著對南朝手帖,時代風流人物的崇敬與嚮往。 然而,南朝畢竟過去了,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只有殘破漫患, 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 -蔣勳〈蓴菜鱸魚〉 c 、 30. 根據本文,關於〈張翰帖〉的由來與描述,下列說法 何者正確? 1.吳:張翰是吳郡人 2.手帖:泛指手寫的書信、 文章、字跡等 3.漫患:東西敝壞不能分辨 (A)〈張翰帖〉一文乃歐陽詢為了表達對初唐手帖時代 風流人物的崇敬與嚮往而抄寫 (B)歐陽詢以端正嚴格到拘謹的筆調完成《晉書·文苑 傳》,〈張翰帖〉即源於此傳 (C)〈張翰帖〉摘自張翰傳記,從其內容可知,任性不羈的張翰,因觸景生情而毅然 決定返鄉 (D) 《晉書·文苑傳》將張翰的書信資料整理成張翰的傳記,〈張翰帖〉的內容即抄 錄於此傳記

已解決 回答數: 1
國文 高中

想請問E選項,不是只有表達自己不甘於一隅的意思嗎

蓮花同畫一景。」 (沈括《夢溪筆談》 (A)耳鑒經由名家認可,是評斷書畫作品優劣的重要參考 B耳鑒雖然是甄別畫作的好方法,但不如以手摸畫確實 (C)世人品鑒書畫,往往重視創作者的名聲及其表現技巧 (D)高妙的畫境可由創作者自由創造,不必符合真實情境 (E)畫作好壞關鍵在於形象是否逼肖、空間布置是否妥適 (AD) 適當運用典故,可豐富文章內涵,也可使表意委婉含蓄。關於下列文句使用典故的目 13 的,詮釋正確的選項是: (A)是以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連橫以燕相穿鑿附會 郢人書信事,說明臺灣舊有史籍頗多誤謬闕漏 (B)驪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客用曹孟德之典,意在強調 年命雖不可永,但事功終不為人所忘 (C)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曹丕藉西伯、周旦二人之事,指出人的創作意識會隨境遇不同而調整修正 (D)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韓愈引孔子之例,闡明「術業有 專攻」、「師不必賢於弟子」,使士大夫恥於從師的觀念不攻自破 (E)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歸有光藉巴蜀寡婦事,申明不 甘久處於敗屋、終將有所為的抱負,同時表達對祖母、母親的感念 第貳 說日 ※學 務 料或 15

已解決 回答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