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地球科學 高中

請問17題B 鹽度和深度關係怎麼畫🙏還有E為什麼對 謝謝🙏

110年學測 自然考科 第4頁 共 19 頁 電子偵測器 15. 圖2為水平射出的電子束通過雙狹縫 A、B的實驗示意圖,圖形不依比例繪製。 結果顯示偵測器測得的電子數目分布為干涉條紋 狀的圖樣。關於上述實驗結果,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電子束 A (A)落在干涉條紋暗帶的電子,其通過狹縫時的速 率均比落在亮帶的電子為小 (B)電子數目出現干涉條紋狀的分布,是電子之間 的靜電力所造成 雙狹縫 (C)本實驗結果闡釋了電子具有粒子性 圖2 (D)電子的速度不同會造成干涉條紋圖樣的改變 (E)可確定每個電子由哪一個狹縫通過 16. 圖3為P波與S波從震源傳遞到不同距離所需要的時間,又稱地震波走時曲線 圖。今有一地震發生,在某測站測得P波 30 和S波到達的時間差為8秒,則某測站距 25 震源約多少公里? S波 20 (A) 40 (B) 50 15 P波 (C) 60 (秒) 10 時間秒 ( (D) 70 E) 80 5 0 0 100 25 50 75 距離(公里) 圖3 17. 科學家搭乘潛艇在臺灣東部海域下潜至約四千公尺的深海環境,觀察海水基本性 質。已知聲速大小與溫度、鹽度、壓力成正比,下列圖片的變化趨勢何者正確? (A) (C) (D) (E) 溫度 鹽度 壓力 密度 聲速 0 0 0 0 0 (B) 深度 深度 深度 深度 深度 -4. 第5頁 共19 頁 110年學測 自然考科 18. 科學家嘗試以各種方法重建地球的歷史,下列有關探索地球歷史的敘述,何者正 確? (A)古生代的人寫歷史較不精準,所以錯誤百出 (B)根據疊置定律,可推測岩脈的生成時間比圍繞岩脈的地層晚 (C) 相對地質年代係根據放射性元素定年,以分辨岩層年代的早晚 (D)利用放射性元素定年,母元素的量經過2個半衰期後只剩原來的二分之一 (E)「均變說」是指過去發生地質作用的原理和現在進行地質作用的原理相同 19. 十九世紀中期,荷蘭氣象學家白貝羅發現:在北半球,若背對風的來向,則 高壓 在其右邊,低壓在左邊,這就是有名的白貝羅定律(Buys Ballot's law) 但後 來發現,這個經驗定律比較適合應用在航空或航海上,而不太適合在陸地上使用。 其最主要的原因為何? (A)因為海上或空中的氣象測站較少,使用經驗定律比較方便 o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想問題目中不是說重擊結束時間點=冥古元結束時間點嗎? 那為什麼不是40億年前

O冥古元,又稱冥古宙,是地球地質年代中最早的一個階段,以目前生物生存觀點來看, 「時期地球環境非常惡劣,尤其冥古元初期,地球不斷遭受隕石撞擊,使得地表難以廣布。 隕石撞擊所形成的隕石坑分布圖,附圖二為這段時期地球遭受隕石撞擊率。冥古元的起始。 的固態地殼,圖一為地質學家模擬出 45 億年前至 35 億年前,不同時期地球受到大小不一 間即為地球形成時,而結束時間目前地質學界有兩派認定,第一派地質學家認為是40 個 前,因為目前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加拿大西北部的片麻岩,約40億年前形成地表 第二派地質學家則認為應該以太陽系的後期重轟擊事件結束點為复古元的結束時間。試回 問題 16~17: 3.距今時間>44億年 0 「圖表。 10 60°N 30°N ( 180 120PIW ( 60°W 0 60°E 120°E 180 40 後期重轟擊事件 30°S 10 60°S 隕石撞擊率(相較於現在) b.距今時間>35億年 60°N 30°N 180 120°W 600W W 10。 60SE 120°E -180) 10 o 30°S 60°S 101 3.5 4.5 距今時間(10億年前) 4.0 4.5 距今時間(10億年前) 圖二 圖一 7 +60° D. ( 16. 已知緯度差1度所夾的經線弧長約為110公里,參考圖文,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應選2項) (4) 地球遭到隕石撞擊機率:45 億年前~ 44 億年前入36億年前~ 35 億年前 不同大小隕石坑出現機率:直徑約6660 公里以上之直徑約3330公里以下 (C)直徑超過6660 公里以上的隕石坑出現機率:45 億年前~ 44 億年前> 36 億年 前~ 35 億年前 的早期形成的隕石坑會被新的隕石坑覆蓋 (E) 後期重轟擊事件,隕石主要撞擊地球高緯度地區。 17. 參考圖文,判斷第二派地質學者認為的冥古元結束時間約為多久前。 答案: H4億年前 38 460° Inhy & 2 & 9, 21 & 2

待回答 回答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