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MA
Terselesaikan

想問第二題該如何判斷呢

N 98 蘇格拉底式對話 蘇格拉底常用一連串的提問來進行他的哲學思辨,這種提問法就叫「蘇格拉底式對話」。 作為那個時代最有智慧的人,蘇格拉底在對話的過程中,絕對不會給予他人對或錯的評 論,而是讓他人在對話的過程中,自己找到心中的答案。蘇格拉底有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 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正因為蘇格拉底「自認為一無所知」,所以他才會一直問下去,而不給予對或錯的評論。 舉個「蘇格拉底式對話」的例子。 蘇格拉底問第一個人:「什麼是正義?」第一個人說:「正義就是欠錢還錢,欠人情還人 情,對別人沒有虧欠。」 嗯,是有那麼點道理,但蘇格拉底不說對,也不說錯,他接著往下問:「如果有個朋友借 了你一把刀,現在他要討回他的刀,並且拿這把刀去殺人,你會把刀還給對方嗎?欠刀還刀, 這是正義嗎?」 蘇格拉底又問第二個人:「什麼是正義?」第二個人說:「正義就是對朋友好,對敵人 壞。」 嗯,是有那麼一點道理。但蘇格拉底同樣不說對,也不說錯,他接著繼續往下問:「如果 你的朋友是壞人,那麼對壞人好是正義嗎?相反的,如果你的敵人是好人,那麼對好人壞是正 義嗎?」 蘇格拉底繼續問第三個人:「什麼是正義?」第三個人是當時的一名智者,同時也是一位 修辭家口齒伶俐。修辭家說:「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你看,偷小東西的人叫小偷;竊取 一個國家的人,叫皇帝,他的命令就是一切。所以,真正的強者決定了什麼是正義,什麼不是 正義。」
嗯,是有那麼一點道理。但蘇格拉底同樣不說對,也不說錯,他接著繼續往下問:「萬一 你所謂的強者,做了對人民不好的事,這樣也能算正義嗎?」 修辭學家被蘇格拉底問得面紅耳赤,一時答不出話,只好反問:「我說的強者,是真正的 強者,他才不會犯錯。既然你這麼有意見,不如你來說說,什麼是正義?」 。 蘇格拉底說:「我也不知道什麼是正義?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知道『我不知道』 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無知,所以才會一直去找答案,一再的追問,希望了解更多的事情。」 把答案藏在提問裡 INSEPTOR 一般而言,提問分成兩種,一種是開放式提問,一種是封閉式提問。 蘇格拉底式對話大多屬於開放式提問,例如:「什麼是正義?」答案是主觀的,因人而 異,沒有固定的答案。 開放式提問的優點是有很多種可能性,比較具有啟發性;缺點是難度比較高,對方可能回 答不出來。 至於封閉式提問,正好跟開放式提問完全相反。 舉兩個例子。 一撞一,非A即B。 顯而易見的,封閉式提問的優點是簡單易答,缺點是沒有啟發性。 例如:你今年幾歲?答案只有一個。 又例如:今天中午,你要吃葷食?還是素食?二選一, Q1.閱讀甲、乙二文,下列闡釋最適當的是:KPTO (A)蘇格拉底對他人的回答表現出不置可否的態度,是因不屑教誨他們 (許榮哲《故事課:99%的故事行銷,創造品牌力》,商周) 正 31 (B)蘇格拉底認為所謂的正義,就是願意承認自己對一切其實一無所知 (℃)孔子對於曾點的志向表達出讀許之意,是因其最為接近儒家「先富後教」的治國理想 (D)蘇格拉底的思考模式,與孔子「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相近 A 多閱讀乙文,下列敘述,最符合蘇格拉底觀點的是:這套 麗,湖口 (A)第一個人的回答,陷入了借刀殺人的困境,並非正義 (B)第二個人的回答,表現出敵我不分的昏昧,並非正義 (C)第三個人的回答,是一種以強凌弱的暴力,並非正義 (D)透過追問的過程,創造出彼此雙贏的利益,即為正義 3.請說明甲、乙二文中,蘇格拉底與孔子是運用甲文中所述的何種提問法,並且分析兩人運用此 提問法的用意為何? 哲學厲志

Answers

✨ Jawaban Terbaik ✨

(A)借刀殺人的意思是指「不是透過自己,而是假借別人的手去害人」,而第一個人本身並沒有這個想法,蘇格拉底的問題中也並無假設此人想傷害某人。
(B)第二個人沒有敵我不分,相反的他是一個敵我分明的人,蘇格拉底並不覺得這是正義的原因是因為他盲目的只偏袒朋友,而不看對方的本質。
(C)第三個人認為皇帝的本質是小偷,亦即負面的,然而皇帝的話卻是正義的,因為「真正的強者決定了什麼是正義」,故他確實認為以強凌弱是正義。
(D)他們並沒有獲得雙贏的利益,並且蘇格拉底本人僅是因為他「一無所知」而追問,並非因為他認為是正義的因而追問。

Post A Comment
Apa kebingunganmu sudah terpecah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