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MA
Terselesaikan
這是106指考國文,想問(D)為何不能選,明明他的的%數在四欄裡面都比較平均啊?
9. 下表是「吾」、「爾」、「子」作人稱稱謂時,在《論語》和《孟子》中的使用情形
統計(如:《論語》的「吾」有77.9%用於「上對下」的情境),根據下表,選出
研判恰當的選項:
人稱稱謂
吾
子
使用情境
《論語》 《孟子》|《論語》 《孟子》《論語》《孟子》
上對下
77.9% 45.1% 81.0% 6.3% 0.0% 47.9%
平輩之間
1.8% 6.6% 0.0% 0.0% 8.0% 45.1%
下對上
3.5% % 7.4% 0.0% 0.0% 76.0% 7.0%
對象不明或其他情境 16.8% 40.9% 19.0% 93.7% 16.0% 0.0%
C
(A)在《論語》和《孟子》中,「爾」的使用情境皆為上對下
(B)根據「吾」的使用情境,下對上以「吾」來稱呼自己較有禮貌
(C) 《論語》裡通常會依彼此尊卑關係,使用「雨」或「子」稱呼對方
(D)從《論語》到《孟子》,「吾」的使用情境變化較「蘭」和「子」顯著
-2.
Answers
Answers
Apa kebingunganmu sudah terpecahkan?
Pengguna yang melihat pertanyaan ini
juga melihat pertanyaan-pertanyaan ini 😉
Recommended
【107學測】國文-古文三十超詳細重點整理-清晰樹狀圖✨
11363
45
108學測國文-古文30《全》考前速翻
5416
16
國文學測重點1
4992
50
[107學測]國文形音義+做題技巧+整理
2243
19
D選項,錯誤。題目並不是想問哪個字在語以及孟子裡面意思最多吧。
選項問的是從《論語》到《孟子》的「吾」的使用情境變化。這裡應該是要看時間區間內(《論語》到《孟子》),的變化。
吾字變化不大,(都很亂,四種都有),雖然%數還是有點不一樣,但排順序的話最常=>最不常,
《論語》:上對下>對象不明>下對上>平輩。
《孟子》:上對下>對象不明>下對上>平輩。
基本上沒變化。
但「爾」、「子」《論語》到《孟子》的變化,就很大了。「爾」從《論語》的主要用於上對下情境(81.0%),到《孟子》變成對象不明情境(93.7%)。
「子」從《論語》的主要用於下對上情境(76.0%),到《孟子》變成上對下情境(47.9%)或平輩情境(45.1%)。應該是這個才是這選項錯誤原因吧,0不0%根本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