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數學 高中

求解此題(多選、單選,不知解答為何者) [指對數]

2. 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Malthus),認為人口增長的速度永遠比糧食供應的速度快,若不加以 限制,則當人口擴張到生活資源只能維持生存的極限時,將出現飢荒、戰爭和疾病。因此唯 有避孕、災難和自我抑制能避免人口增長過度。此外人類的貧困是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並 非由於社會制度的缺陷所致。馬爾薩斯提出下述人口成長模型:「人口的成長率與總人口數 成正比。」 令P(t) 表示時間t的人口數,且Po為t=0時的人口數,則依馬爾薩斯人口成長模型可預測 人口為 P(t)=Poxel(t-b)。(e≈2.72) 1.(多選題) 若附表為臺灣每十年的人口總數,請選出正確的選項。(其中 1 ~ 00318 17 ~ 00310) , 8 年代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90年 2000年 人口總數 800 萬人 1100萬 1500萬 2000萬 2200 萬 (A) 若以1950年與1960年的人口總數,則依據馬爾薩斯人口理論, 可推出入為0.0318 (B) 若以1960年與1970年的人口總數,則依據馬爾薩斯人口理論, 可推出入亦為 0.0318 (C) 若以1950年與1960年的人口總數,則依據馬爾薩斯人口理論, 在1970年人口少於1500萬人 (D) 若以1950年與1960年的人口總數,則依據馬爾薩斯人口理論, 在1970年人口多於1500萬人 (E) 若以1990 年與2000年的人口總數,則依據馬爾薩斯人口理論, 在2020年人口應為2400萬人 2.(非選題) 現在估計世界在1804年左右突破10億人。隨後過了123年於1927年突破20億緊接著在 1960年突破30億大關,這期間僅過了33年,而且中間還發生重大戰爭。由此可知世界人口 可能因為戰爭、糧食、土地而減少,但增加的幅度則不會因這些因素而停滯,也就是說總人 口每增加10億人,所花的時間愈來愈少。下表為各年代的世界人口總數。 年代 1804年 1927年 1960年 1974年 1987年 1999年 2012年 2017年 世界 10億 20億 30億 40億 50億 60億 人口總數 70億 75億 依總人口趨勢看來,世界人口增長逐漸放緩。但由於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例如出生率變 化、潛在的戰爭等等),未來世界究竟會有多少人變得較難預測。不同的統計方法總獲得截 然不同的結果。以2050年的人口預測為例,當前不同預測機構得出的結論是介於 75 億至 105 億之間;聯合國在2009年曾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1.5億,然而這一數字在 2013 年被上調到96億,並在2017年被進一步上調到98億。 試利用 1999 年與2012年的世界人口總數,依據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算出2051年世界總人 口數。(億位以下無條件捨去)

待回答 回答數: 0
地球科學 高中

地科:請問這題如何判斷“只有壓縮波而沒有剪切波”?

很速度驟 (E)約在Y深處,由於物質 物理狀態變化,再出現S波傳遞 ◎18~19題為題組: 除了地下岩層斷裂之外,火山活動、地下空洞塌陷、大型山崩、大塊隕石墜落、核彈試爆等,也都會造成地震,然 而最近臺灣科學家發現,還有另外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地震成因。理論上1999年921大地震後,車籠埔斷層累積的 應力應該已經全部釋放,短期內不會再引發地震,可是數年後地震學家卻在斷層下方一千多公尺深處,測到了很多 次芮氏規模小於1.5的極微小地震,而且這些極微小地震都只產生壓縮波,而沒有剪切波。地震學家立刻聯想到核彈 試爆的地震波,爆炸衝擊會壓縮四周物質,壓縮波從一點向四面八方傳出,沒有剪切破裂。 但如何才會在特定深度,引起無數次像微小爆炸一樣的地震?由於這些特殊的震源大部分都位於含水量相當高、以 砂岩與頁岩為主的桂竹林層內,地震學家推論1999年車籠埔斷層錯動時,強大的作用力把斷層面磨成極細的不透水 斷層泥,阻礙地下水流動,使該處液壓不斷累積,最後將積水區周圍的岩石瞬間撐裂出2~5公分的裂縫,引發只有 壓縮波而沒有剪切波的極微小地震,這項推論是這種地震最有可能的解釋,研究已發表在2012年7月27日的《科 學》(Science)。(參考來源:地下水壓造成的極微小地震。科學人期刊:2012/10/05) 2-2

待回答 回答數: 0
社會 國中

社會拯救大作戰 4A++1B++敗在社會了。 太多題的話可以密我哀居解答嗎。。。

4.9 3.8 1.7 流情況可能最為嚴 重? 人口增加率(%) 4.7 9.5 8.5 1.8 71 -12 (A)新竹橫山 (B)彰化埤頭 (C)臺南麻豆 (D)花蓮玉里 D 28. 臺灣島位居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接處,此兩大板塊擠壓時,使臺灣大 部分地區的地殼逐漸上升。下列哪種地形演育「最適合」作為此一事實的證據? (A)金門大陸島的形成 (C) 基隆岬灣海岸的構成 (B) 外傘頂洲面積的縮減 (D) 墾丁珊瑚礁台地的生成 29. 非洲豬瘟(ASF)自1921年於肯亞爆發病例之後,開始透過豬肉產品的國際貿易向各 國傳播,傳播路線整理如圖(十五)。根據傳播路線與年代,其傳播過程最可能具有下 列哪項特性? C 肯亞(1921年) 葡萄牙(1957年)→西班牙(1960年) 古巴(1971年)→義大 利(1978年)→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俄羅斯西部(2007年)→烏克蘭 (2012年)→白俄羅斯(2013年)→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2014 年)→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2015年)→摩爾多瓦(2016年)→ 俄羅斯東部(2017年)→中國(2018年) 圖(十五) (A) 1920年以後,傳播範圍僅限於非、歐、亞三個大洲 (B)1950年以後,傳播範圍由乾燥氣候擴展到溼潤氣候 (C)2000年以後,傳播速度因貿易關係往來密切而加快 (D)2015年以後,傳播速度受高山阻隔影響而變得緩慢 8*16*N 6 (107904-S) 請翻頁繼續作答

待回答 回答數: 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