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問題的種類

社會 國中

為什麼(有兩題)

'A' 13.在人口組成中,若以人口年齡區分,哪一年齡 層被界定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勞動力來源? (A)0~4歲 (C)15~64歲 (B)4~14歲 (D)65歲以上。 ) 14.附表為四個地區的壯年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 比。哪一地區的扶養比最高? 地區 甲 Z 丙 丁 壯年人口比例(%) 58% 60% 64% 70% (A)甲 (B)乙 (C)丙 (D)丁。 15. 小芬家有5個人,年齡分別是小芬13歲、姐姐 24歲、媽媽45歲、爸爸48歲、奶奶62嵗·小 芬家有幾人屬於「壯年」人口? (A)1人 (C)3人 (B)2 人 (D)4人。 | 某一地的幼年人口比例為13%,壯年人口比例 1870%。老年人口比例為17%,則此地的扶養 比的路多少? (A)17.0% VBC (B)24.2% (C)30.0% (D)42.8%。 (B) ) 17.近年來歸化入籍臺灣的新住民人數日漸增多。 其來事的主要原因為下列何者? (A)就學 (B)結婚 (C)投資移民 (D)打工度假。 IB. 48. 下列何者不是漢人帶來的文化特色? (A)客家話 (C)生春捲 (B)滷肉飯 (D)土地公廟。 19.在臺灣可以吃到印度甩餅、南韓辣炒年糕、越 南生春捲、四川麻辣鍋等,這代表何種意義? (A)異國料理技術漸趨成熟 (B)美食節目成功推廣各國美食 (C)不同族群帶來多元飲食文化 (D)人們豐衣足食導致欲望無窮。 根據政府的統計資料,臺灣將在2033年超越日 本,人口老化指數將居全球之首,成爲全世界 最老的國家。臺灣老年人口比例快速攀升,和 下列何者關係最大? (A)總人口數大量增加 (B)壯年人口移居海外 A (C)死亡率急劇降低 (D)新生兒出生率下降。 21. 臺灣的語言文化隨著不同族群的運移與融合變 得多元。例如:臺灣社會中常見的閩南語、客 家語和原住民族語等。近年來,新住民的增 加,也帶來了哪些語言上的變化? (A)增加了東南亞語言的使用 (B)提升了閩南語的社會地位 (C)減少了原住民族語的多樣性 (D)強化了臺灣國語的影響力。 《2-2》

尚未解決 回答數: 1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