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57. 題為題組
在天體運行的過程中,若發生一個天體被另一個天體遮掩的現象稱為「掩星」,如果距離
較近的天體無法完全遮蓋遠方的天體則稱為「凌」,例如水星凌日指的是水星經過了地球和
太陽之間,當我們看太陽時會看到一個小黑點經過太陽盤面。
2023年3月24日發生了「月掩金星」的現象,當天氣良好時,臺灣各地在晚上7點50
分左右可看到金星被月亮遮掩將近一個小時(掩星結束時因月球已沒入地平面,所以無法觀測
到)。請回答下列問題。
55. 月掩金星發生頻率並不算太低,過去百年來有28次,但像這次觀測條件一樣好的次數卻不
多,主要原因是掩星大多在白天發生,光害使我們無法看到此現象。為什麼我們不會在漆
黑的午夜12點觀察到月掩金星呢?(答案應包含關於行星公轉軌道的概念)(2分)
-4
自然考科
因為金星軌道固定在太陽與地球間,
無法繞到地球軌道外侧
請記得在答題卷簽名欄位以正楷簽全名
第20 頁
共21 頁
56 此次月掩金星現象持續近1小時,遮掩時間取決於兩星重疊的長度和兩天體之間的相對運
動速度差。請判斷當我們面對西方天空觀察到此現象時,金星和月球的相對運動關係最接近
下列何者? (虛線為金星相對於月球的移動軌跡)
(A)
• 金星
月球
(B)
月球
得0分:未作答或作答錯誤。
得1分:僅答對其中一個答案。
得2分:均回答正確。
55. 金星為內行星,亦即其公轉軌道比地球更靠近太陽,午夜12
點時金星總是在地平面下,所以即使發生掩金星我們也看
不到。
出處:地球科學(全) 從地球看宇宙(探究與實作)
目標:根據資料或科學探究情境,進行科學性分析(包含:
觀察、分類、關係或結論)
內容:太陽系內天體的運動
◎評分原則:
得0分:未正確說明判斷原因,例如:寫出月球太亮等任何
錯誤的原因。
「得1分:提及「金星為內行星或是公轉軌道比地球更靠近
太陽」,或提及「金星在地平面以下或是看不到
金星」其中之一。
56. (A)
得2分:兩個原因皆正確提及。
出處:地球科學(全) 從地球看宇宙
目標:根據科學定律、模型,解釋日常生活現象或科學探究
情境
內容:周日運動
解析:因為月球公轉的關係,月球東升西落一次的時間約為
24小時50分,而金星雖然在天球上也會移動,但移動
速度比月球慢得多,也就是金星東升西落一次的時間更
接近24 小時,所以當月球和金星在西方天空下沉時,
下沉較快的金星躲到月球後方,掩星開始,故選(A)。
西方地面
月球
金星
月球
金星
西方地面
月球
金星
西方地面
金星
西方地面
57. (B)
出處:物理(全) 電與磁的統一
西方地面
59. (E)
出處:地球科學(全) 鑑古知今談永續
目標:根據科學定律、模型,解釋日常生活現象或科學探究
情境
內容:地球自轉軸進動
解析:(A)自轉軸傾斜角度不變的情況下與日出日落時間無關。
(E) 地球自轉軸進動會使回歸年(即春分至下一次春分的
時間)不等於恆星年(地球公轉360°的時間),
因此春分點所在的星座位置會慢慢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