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地球科學 高中

誰有高二地科考卷的解答,救救我

地球科學(全)學習卷 總分 7 ((() 第5-1節 從太空看地球 年 班 號姓名: 請尊重著作權 勿擅自翻印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60分) ( ) 1.有關地球與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進行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B)是擁有最多衛星的行星 (C)是大氣壓力最大的行星 (D)是唯一具有水的行星 (E)是與太陽最接近的行星 )2.太陽系內的天體大多藉由碰撞聚合而成,當碰撞聚合發生的次數愈少,愈能保有過去 的舊資訊;則下列何種天體最能保有太陽系的早期資訊? (A)類地行星 (B)小行星帶 (D)週期短於200年的彗星 (C)類木行星 (E)週期長於200年的彗星 ) 3.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天文學家將「冥王星」制定為「矮行星」的最主要原因為 何? (A)非環繞太陽運行 海華早水湖景 (C)無法清除軌道附近的天體 (B)質量不足以形成球狀天體 (D)沒有衛星 (E)沒有岩石表面 ) 4.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是太陽系最外側的四顆行星,合稱「類木行星」, 與類地行星相比,下列何者屬於類木行星的特徵? (A)質量較小 (B)體積較小 (D)自轉速度較慢 (E)磁場較弱 (C)密度較小 ) 5. 有關小行星帶與柯伊伯帶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8. 下列關於「大氣層」對於「生物存在」的貢獻何者正確? (A)提供光合作用的氧氣 (B)提供呼吸作用的二氧化碳 (C)反射高能輻射線 (D)平衡地球能量 (E)直接將周圍隕石吸引過來 (a) 9. 在夜空中肉眼可見的天體,何者是由天體內部核融合反應而發光? (A)天狼星 (B)流星 (C)月球 (D)彗星 (E)木星 ( )10.若地球「失去」大氣層後,但其他條件均未改變的情況下,則哪個自然 地表上「存在」或「看見」? ( (A)溫室效應 (B)星星的升起 (C)天氣現象 (D)流星雨 (E 11.金星質量大約是地球質量的81%,但相較於地球近地表大氣溫度約在1 的大氣溫度卻高達4百多度,則金星大氣的高溫現象的主要原因為何? (A)大氣層非常稀薄 (B)質量最大而不易散熱 (C)具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D)具有大量的氧氣重大社 (E)距離太陽最近 ( )12.位於北大西洋靠近北極圈的冰島同時具有冰川、火山、甚至還可看到極 自然景觀絕佳的旅遊景點,有關「極光」的敘述何者正確? 選項 (A)位置 (B)繞行軌道 「小行星帶 木星和土星之間繞著太陽公轉 (C)組成 岩石、金屬塊 居多 (D)天體的外型 (E)是否有矮 行星在內 都為球狀 沒有 柯伊伯帶 天王星和海王星 之間 繞行地球公轉 結凍的甲烷 和冰 ( 形狀不一 有 ) 6. 太陽系中的哪個區域至今並無直接觀測證據,僅能依靠「彗星」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 推测其存在的可能?MI (A)幾乎共平面的八大行星 門第 (B)環狀分布的柯伊伯帶 (C)球殼狀的柯伊伯帶 (D)環狀分布的歐特 (E)球殼狀的歐特雲 ) 7. 右圖是著名的哈雷彗星,其公轉週期約76年且繞日公轉軌道 規律。下列哪個敘述可用以描述「此圖」的哈雷彗星? (A)此圖拍攝期間,哈雷彗星應在遠日點的附近 (B)此圖拍攝時間為1986年,下次拍攝時間約在2052年 (C)此時核表面有強烈的凝固作用 (D)哈雷彗星自柯伊伯帶出發,繞過太陽後回到柯伊伯帶 (E)彗尾可因放射紅外線而被人們看見 ( ( (A)冬季時,冰島的永夜可增加極光發生的時間 (B)太陽風的強度增強,極光發生的機率會增加 (C)觀看極光現象不會受到地面天氣狀況的影響 (D)極光的發生具有規律性,南、北極會輪流發生 (E)宇宙射線的強度增強,觀看極光的範圍會縮小 ) 13. 太陽風與極光形成有關,請問太陽風到底是什麼組成的? (A)太陽高熱吹出的地球大氣,以氮氣和氧氣為主 (B)太陽大氣層放出的氣體,以氫氣和氦氣為主 (C)太陽系空間中殘留的氫氣和氧氣 (D)太陽外圍大氣流出的高能帶電粒子 (E)太陽核融合反應形成的氦氣 ) 14.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是海王星,要描述太陽與海王星之間的距離,通常 種距離單位? (A)光年 (B)角秒 (C)秒差距 (E) (D)公里 (磁力線) ) 15. 右圖為地球磁場示意圖,甲點位在地表上,則下列哪個是 最佳敘述? (A)圖中磁力線的分布受太陽風的影響最顯著 (B)地球磁場磁力線的分布不受地球公轉影響 (C)根據磁力線的分布可知,甲點現在是夜晚 列表(圖片來源:NASA) (D)圖中左側磁力線的拉伸是受到太陽引力影響 (E)圖中右側磁力線因木星引力而被壓縮 極光

待回答 回答數: 0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