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科目

問題的種類

公民與社會 高中

請教這題謝謝各位

三、素養長文題組(第16~20題每題4分,第21題非選題10分,共30分) 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號召近5萬人夜宿街頭要求政府立法抑止妙房,爭取居住正義,時隔 20 年,青年世代卻須支付更高價格才能解決居住需求,這樣的社會不正義再度爆發2014年「單運」,促成 「政府興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及2017年《住宅法》的修正,賦予各縣市政府興建社會住宅的法源,透 過收入門檻及租金補貼等措施,保障社會或經濟上處境不利群體的居住權益。2020年報載北市社會住 宅月租4萬元仍現搶租潮,引發社會對於「合宜租金」的熱議。(甲)有些人主張:住宅政策的實施, 的確應考慮個人差異性,但社會住宅運用全民稅金興建,若限定過多戶數特別照顧社會經濟處境不利群 體,其實也對其他民眾不公平。 自2011 年便長期關注《住宅法》立法發展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OURs 都市改革組織等(乙)民間 團體則批評,社會住宅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中低收入者的居住困境,如果只是變相由政府興建,市價出 租、一般民眾入住,就跟當初《住宅法》的立法精神背道而馳。民間團體雖肯定行政院 2021 年提案再 度修法規範合理租金,但針對社會住宅地價稅及房屋稅減免未能全國免徵、住宅空置及住宅補貼效益等 資訊揭露未能入法等缺失,未來將持續與朝野立委協商修法,督促蔡總統實現「8年20萬戶社會住宅」 的政治承諾。NO 16.閱讀上文可知,我國2011年訂定《住宅法》期以解決民眾居住問題後,陸續又在2017、2021 年多次修正調整該法規。針對(甲)、(乙)劃線部分文字,以及上文相關敘述,下列說明何者 較適當? (A)甲的說法強調分配正義,認為國家資源不應過度照顧弱勢 (B)乙的說法強調匡正正義,批評政策已侵害民眾的居住權益 (C)政府短期內多次調整政策有違法律安定性,不符正當程序 (D)政策不符民眾期待也難以滿足社會需求,有違法治國原則

待回答 回答數: 0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