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

✨ 最佳解答 ✨

4.(C)相對答案正確,女承田產,男下田勞役,更是彰顯母系社會的縮影。 而(D)沒有明白指示當時的社會狀況。
14.(A)非原住民而是對漢人的禁令。

土牛界線又稱土牛、土牛溝或土牛紅線,是臺灣清治時期普遍設置的人文界線。清朝政府採原漢隔離政策,承認原住民自治土地權,並有種種措施來防止漢人侵墾臺灣原住民生活領域「番地」。該界線主要功能即在在於區分漢人與原住民的生活區域,避免雙方的衝突;或是漢人與原住民相結反清,而事實上,土牛紅線也代表了清朝與原住民政權的分界線。也稱為番界,在日治時期又寫做「蕃界」。

清初康熙以降,閩南與客家移民逐漸遷徙至臺灣,並與平埔族或其他臺灣原住民在開墾等事務上產生摩擦,尤與生番(高山族)衝突最烈,時有漢人侵犯土地,高山族出草抵禦的情況。為解決此衝突,清政府決定以番制番的政策治理,承認番民自治地權,自清康熙61年(1722年)起,採漢番隔離政策,官府於入山的重要路口,以立碑、立界方式來規範漢人生活區域,嚴禁漢人超越其區域;此碑界建物為「原漢界碑」(如:臺北市石牌)。並有種種措施來防止漢人侵墾「番地」。

安安

謝謝

留言

解答

4.大部分確實不用
14.清延對漢人的封山令
(這是要設給漢人而不是原住民)

留言
您的問題解決了嗎?